“山水圣人”新媒体采风行走进济宁峄山风景区
摘要: 4月26日上午,“山水圣人”新媒体采风团一行来到济宁峄山风景区。峄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
4月26日,由山东省旅游局带领二十余家媒体进行的“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新媒体营销系列活动”第二期“山水圣人新媒体采风行”正式出发,行走的是山东的经典线路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指的是泰山,一水指的是泉水,一圣人指的是孔子。在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中隶属平安泰山、泉城济南、东方圣地三个品牌。
4月26日上午考察济宁峄山风景区。峄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

峄山历史悠久,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峄山。据记载:28年始皇东巡郡县,上邹峄山。历代帝王将相、文豪名擘,都曾登临峄山,留下了峄阳、孤桐、子思、春秋“四大书院”和许多瑰丽的诗文墨宝、碑碣石刻。其中李斯的秦峄山刻石,被称为“小篆鼻祖”。峄山是传说中梁祝曾经读书的地方,留下了“梁祝读书洞”、“梁祝泉”、“梁祝祠”等遗迹、景点。同时,峄山还是道教、佛教的重要活动场所,道家称峄山为“妙光洞天”,僧佛则名峄山为“绎诗之庵”。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峄山形成了以儒、释、道、兵、梁祝、先秦等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被誉为“千古奇山”、“文化森林”。
峄山景观优美奇特,以石头奇、洞穴奇、泉水奇“三奇”著称于世。著名景观有四大书院、五大奇观、八段锦、十二福地、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名石。素有“岱南奇观”、“邹鲁秀灵”之美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峄山的开发,明确提出把峄山作为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重点培植,重点开发。明确了开发思路,即“山、城、园”三大板块一体化开发。“山”是山上景点改造提升。“城”是邾国故城遗址考古开发,深入挖掘邾国文化,稳步实施大遗址公园景观策划建设。“园”是邹鲁生态、文化园,放大峄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效应,突出“春花、夏叶、秋实、冬绿”景观,全力打造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同时,以邾国文化为核心,深入挖掘邹鲁文化内涵,规划建设可进行邹鲁文化交流、展示的文化园区。通过建设完善园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景观绿化硬化工程,保护展示碑碣石刻书法作品,建设具有各地邹鲁文化特色的展厅、演艺厅、创作室、5d影院、园林小品等硬件设施,以文献资料、影视演艺、书法绘画、游客参与互动等方式创新、弘扬邹鲁文化。
加大了景区宣传力度,挖掘峄山厚重的文化底蕴,编排了大型历史情景剧《秦皇封禅迎宾》、幽默喜剧《比文招亲》、《梁祝新传》、《鼓震峄山魂》、《峄山道乐》、《太极剑》等演艺节目和大型古装历史剧《邾国风云之卜迁于峄》(已被市委组织部纳为德政教育重要产品之一)。拍摄了微电影《蝴蝶恋人》,展示了峄山丰富的梁祝文化资源。
2016年景区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是:围绕创建5A级旅游景区这一目标,紧扣景区建设、经营两条主线,突出建设精品工程、景区增收、创建国家风景名胜区、打造“智慧景区”四大重点,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宣传营销、景区WiFi全覆盖、经营管理等日常工作开展,使景区设施更完善,管理更规范,品牌更响亮,力争接待游客量突破60万人次,门票收入突破1000万元,各项业务收入突破1500万元,真正发挥峄山在全市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