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海外摄影家“赖”上山东这两个好地方了

摘要: 2月21日,“好客山东贺年会海外摄影家拍山东”进入第四天行程,海外摄影大师一行悄然告别了至圣故里曲阜,踏上了去往灵岩寺的道路,感受千年古刹的别样魅力。

2月21日,“好客山东贺年会海外摄影家拍山东”进入第四天行程,海外摄影大师一行悄然告别了至圣故里曲阜,踏上了去往灵岩寺的道路,感受千年古刹的别样魅力。

灵岩寺,名刹映身心,凝重肃穆

从曲阜到济南灵岩寺,舟车劳顿并未能阻挡摄影大师们的热情,刚下车他们就被秀丽的山峰所吸引,情不自禁地纷纷按动快门。灵岩寺位于泰山西北麓灵岩山脚下,是泰山十二支脉之一。灵岩山原名方山,因山顶平坦,四壁如削而得名,又因山形似玉玺,亦称玉符山。山之阳是满月葱茏的灵岩峪,曲折起伏的山峦向东西两侧延伸,灵岩寺就坐落在这翠谷之中。

自唐代起,灵岩寺就与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大名刹”。唐玄奘曾住在寺内翻译经文,唐高宗以来的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也多到寺内参拜。灵岩寺坐北面南,依山而建,踏入景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为天王殿,摄影家们沿主线路依次参观了钟鼓楼、大雄宝殿、五花殿、千佛殿、般若殿、御书阁等。恰逢新年祈福活动时期,寺庙内香火旺盛。虽然天气有些寒冷,可依然有很多游人前来参拜祈福,游览佛教圣地。此情此景深深地吸引了摄影师们的目光,摄影师Steven Richard Grove将镜头对准了前来参拜祈福的人群,他说中国的佛学文化博大精深,能够有幸在中国的春节来到这里,感受佛学的魅力,他深感荣幸。

拾级而上,摄影家们来到了灵岩寺内另一名胜——“辟支塔”。面对辟支塔,摄影家Scot Christopher Benton询问记者这座塔的来历及基本信息。这一下子难住了记者,好在网络信息发达。于是,通过记者的介绍,我们的翻译将辟支塔的信息告诉了他。辟支塔始建于宋淳化五年(994年),竣工于嘉祐二年(1057年),历时63年。“辟支”出于佛教,音译为“辟支迦佛陀”,略称“辟支佛”,辟支塔,意即辟支佛塔。辟支塔为一座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塔高55.7米,塔基为石筑八角,上有浮雕,镌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等故事。气势雄伟、造型美观、结构复杂、比例适当,呈典型的宋代风格,为灵岩寺标志性建筑。宋代文学家曾巩有诗赞曰“法定禅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

穿过辟支塔,不远处就是墓塔林。这里是灵岩寺历代高僧的墓地,墓区里现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石质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通。墓塔一般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呈方形、圆形、八角形,有浮雕装钸。墓塔林塔身较高大,上刻僧人法名年号。塔刹则有相轮、覆盆、仰月、宝珠、花卉、龙图等图案造型。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记载着高僧的经历,是一座积淀丰厚的古代石刻艺术博物馆。看到此情此景,May Trang Grove跟记者说,好像曾经在电影《少林寺》中看到过,非常震撼。

人多啊,天下第一村这么热闹,乐不思归

用过午餐后,海外摄影师一行踏上了奔赴淄博周村古商城的道路。车子还没有入周村,就已经百度导航导到了偏路,纳闷之际,一行人看到正阳路封道,原来在大街上,有传统的周村芯子表演,因游客过多,当地政府为了保证行人安全不得已才封路。尽管绕道,我们大家还是很兴奋。在入住之后,一行人快速出了酒店来到周村古商城大街。

周村古商城素有“旱码头”、“金周村”、“丝绸之乡”、“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历经数百年风雨,这里至今仍保留完好,街区纵横,店铺林立,建筑风格迥异,被中国古建筑保护委员会的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周村古商城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绸市街等古商业街区组成,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优秀历史建筑、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国家4A级景区。元宵节期间,不来周村不知道这里的热闹,一进入景区就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画糖人、拉洋片等各色有意思的传统项目。这让Liza Ann Gershman表现的十分兴奋,只见她手中相机的快门几乎没有停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自己非常喜欢这种人多的狂欢活动,这让她能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中国年的味道。22日上午,一行人还要继续在《旅游世界》杂志社的带领下,拍摄周村古商城的元宵节风采。

据悉,“好客山东贺年会”是由山东省旅游局策划创意并具体组织实施的国内首创重大区域性节事活动。自2009年起,已成功举办六届。今年的第七届贺年会依托“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围绕元旦、春节、元宵节三大节点,利用年节期间群众休闲时间集中、民俗文化活动集中、家庭消费集中的优势,整合元旦至元宵节期间全省各类年节消费资源,将年节文化注入年节消费,使年节时间更长、文化更浓、消费更旺。对于传承创新齐鲁春节文化、扩大文化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旅游世界杂志记者北寒刘瑶宁志浩田艺菲)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