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济南经十路改造十余年越来越堵 交警称要改思路

齐鲁晚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说起经十路, 很多市民表示, 这么宽敞的道路, 为何还会如此拥堵? 其实, 经十路拓宽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车流量增加的速度。 即使各种治堵措施已经在经十路上使了个遍, 拥堵依然是越来越严重。

齐鲁晚报记者 王兴飞

现在一个路口的车流量

顶过去整条经十路两倍

2003年以前, 经十路在当时虽然不窄, 但大部分路段却是由慢行道路唱主角的。 例如青干院至二环东路路段路宽50米, 双向6个机动车道宽21米, 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宽却有24米。 这种机动车道不如非机动车道宽的现象, 在经十路上非常普遍。

2004年, 改造后的经十路完成了全线通车, 燕山立交以西路段路宽达到60米。 其中机动车道宽30米, 非机动车道12米、 人行道6米, 另有8米的机非隔离绿化带。 此时, 机动车道成为道路路权分配倾斜的主体, 慢行通道渐渐被边缘化。

“经十路修路拓宽时, 当时不少人质疑, 经十路需要修这么宽吗? ”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姚占勇教授说, 这种质疑的呼声在当时还很 “盛行” 。

市民王先生说, 经十路拓宽后让市民耳目一新。 “都说这么宽的路10年也不过时、 不会堵,但没想到堵车来得那么快。 ”2008年, 经十路的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常态, 经十路与泺源大街、 历山路被称为济南三大最堵道路。 拓宽后的经十路, 其实只撑了不到4年。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济南不断增加的机动车数量和经十路的车流量。 2004年, 济南机动车保有量不足80万辆, 2015年已达到167万。 而增加更明显的则是经十路的车流量。 以经十路纬十二路路口为例, 该路口1月12日全天交通流量已近8万辆, 而2003年整条经十路单日流量仅为35690辆。

经十路成治堵试验场

潜力被挖尽却难见起色

交警部门相关人士表示, 在治堵问题上 “路越宽越堵” 开始成为交通专家所持有的共同观点, 治堵不能单纯地与修路联系起来, 因为城市主干道永远是吸引车流量的主力。

在济南全城治堵的过程中,经十路其实扮演了一个 “试验品” 的角色。 继济南交警在经十路开辟第一条公交专用车道后,更多的治堵举措被率先用在了经十路上。

2012年7月, 济南交警部门开始对经十路进行禁停试验, 这也标志着济南市主干道禁停工作开始。 2016年, 济南预计将禁停道路拓展至30条, 并实施分时段档次处罚。

而随后, 经十路上又出现了全国首个 “逆向可变车道” , 一个信号灯可多走10辆车。 目前, 逆向可变车道已在经十路各主要路口节点推广, 路口拥堵明显降级。 此外, 交警还在多个路口开辟了直行待行区、 路口提前掉头, 并实施了路口禁左措施。除此之外, 济南交警还在经十路上推行全新的 “绿波带” 。 高峰期路段通行能力提高了15%,平 峰 期 路 段 通 行 能 力 提 高 了20%。 目前, 绿波带已在历山路、工业北路等主干道上全面推广。

尽管一波一波的措施不断上马, 但经十路却难见起色。 这种通过深挖道路资源带来的治堵成果, 很快被疯狂增长的小汽 车 埋 没 。 对 此 , 济 南 交 警 认为, 今后只能从路权上进行再分配, 引导、 吸引交通参与者放弃小汽车、 换乘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这也是无奈之举, 是必经之路。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