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温暖17城:济宁七旬爷爷刘传富陪读自闭症孙子

进入专题:》》》》》》》》

[提要]邹城市香城镇莫亭村今年70岁的刘传福,为了让患有自闭症的孙子能和正常孩子一样上学,为了让儿子儿媳安心工作养家,他与孙子同桌五年陪读。课前预习,课上听讲,下课后再辅导,每一篇课文爷孙俩要学三遍。初中毕业的刘传福辅导孙子已经有点吃力,常常下课后去请教老师。

邹城市香城镇莫亭村今年70岁的刘传福,为了让患有自闭症的孙子能和正常孩子一样上学,为了让儿子儿媳安心工作养家,他与孙子同桌五年陪读。 从家到学校只有1500米,刘传福老人拉着孙子走了五年。五年来刘传福老人风雨无阻,甚至不敢生病。如今13岁的小思众已经长到了1.78米,刘传福却在一天天老去。

一张电费单,决心不让孙子辍学

起初,刘传福没想着陪读,但把孙子送到学校后,整个班都上不成课,孙子不是大声喊叫就是到处乱跑。刘传福这才开始了漫长的陪读路。

“都是七八岁的小孩,老师也就20多岁,我一个老头坐在那儿,老师别扭,我也很别扭。”刘传福说。

“不上学又不行,在街上小孩看到思众都叫他‘憨巴子’,调皮的孩子还欺负他。他小的时候不懂得反抗,被人欺负了也不说,我要去找人家,他拉着不让去。在课堂上暴躁时我就安抚他,他不顺意的时候就会用拳头捶我。”刘传福说。

日复一日的陪读,70岁的刘传福不仅要克服心理上的别扭,更得克服身体上的病痛。思众上三年级的时候,刘传福胃疼得厉害,医生劝他住院治疗,他却不肯。“我住院了,孙子就得停课在家,本来基础就差,再停课更跟不上了。那时候也想过不让他上学了。但是,一次他奶奶给我洗衣服,发现了一个收据,因为不识字就让思众看看,结果他读出了‘电费’,那个时候我们决定说啥也不放弃。”

课本上满是爷爷的笔记

8日,邹城市香城镇莫亭小学五年级一班,一位70岁的“学生”正在班里陪孙子上语文课,老师正在讲《晏子使楚》这一课。刘传福老人前一天晚上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上“记叙文,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与楚王三次斗智中,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课本上满是刘传福的笔记。课前预习,课上听讲,下课后再辅导,每一篇课文爷孙俩要学三遍。初中毕业的刘传福辅导孙子已经有点吃力,常常下课后去请教老师。

2004年,两岁的小思众在济南被确诊为自闭症。在济宁治疗三年,小思众终于能开口说话了。可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没有一家愿意接纳他。“那几年跑遍了邹城的幼儿园,人家都不要。他8岁的时候,我们从城里搬到老家农村,在莫亭小学入学了。”刘传福说。

爷爷常帮班里的留守儿童“打气”

现在的思众身高一米七八,体重180斤,刚开始上学的时候骑在爷爷脖子上,现在他总是搭着爷爷的肩膀走路。“他离不开我,我有时生气把他训哭了,我推门要走,他就赶紧抱住我。”刘传福说这话的时候,眼泪就顺着脸上的皱褶流了下来。

莫亭小学的杨丽华,担任思众的班主任4年了。“开始每次讲课都很紧张,现在不这样了,刘大爷不但帮助老师辅导孩子们,还帮助老师维持秩序。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老爷爷’。”

杨丽华老师说,“老爷爷”经常帮孩子们打车气、修车。“学校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缺少关爱,所以我看到谁不对劲儿了,就主动过去问问。班里的孩子叠千纸鹤,写一些祝福的话送给思众,我看了很感动。思众学习差,成绩拖后腿,班主任从来没抱怨过。”刘传福说。刘传福一天天老去,思众一天天长大。“我能陪读到他上初中,初中毕业后怎么办?我希望有一个培训机构能够接纳他,有了技术就能谋生。”刘传福说。

同桌爷爷刘传富:继续陪孙子读初中、高中。

 刘传富:他小的时候,以为是晚说话。他好动,也不听指令,谁的话也不听,自己想干什么干什么,不听指令很任性,也不说话。

据刘传富说,孙子两岁那年在济南被确诊为自闭症。随着年龄的增加,性格孤僻,沉默少语,行动刻板,总是无休止地重复一个动作、一句话等症状开始在小思众身上显现出来。

“爷爷,我要钢笔管。”从学校回家的路上,刘思众含糊不清的话让记者听不太清,爷爷刘传富却明白,孙子是在跟他要写字用的钢笔管。

记者:一般情况下,只有您能听懂他的话?

刘传富:我能听懂了,一般第一次和他接触的人听不懂,他也有语言障碍。

回到家,刘思众就拿出手机忙了起来。刘传富说,这是孙子最喜欢的玩具,他最喜欢玩里面的游戏“愤怒的小鸟”。 记者发现,即使是玩手机游戏,刘思众总是在玩同一关,玩过一关就退出,再打开重玩这一关。如此反复,却乐此不疲。

 刘传富:村里人都拿他当傻子,他一般也不出门。出门都喊他傻子,都打他,都挑衅他。

眼看着刘思众一天天长大,还一直不能开口说话,家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可是,刘传富老人却没有放弃希望,他把小思众送到济宁做了三年的康复训练,终于盼到了孙子开口说出的第一句话。

刘传富:在济宁训练以后,有点进步,他能喊人了,能开口说话了。

三年的治疗,终于换来了小思众对亲人的一声呼唤,这让家人认识到,他是可以跟别人去交流的,这件事也成了刘传富老人坚持下去的动力。为了让孙子能更好地与别人交流,刘传富有了个大胆的想法--让孙子上学。

刘传富:城里的各个学校都不接收,思想压力也越来越大。经过多次这里求那里求,最后没办法了,把他带到农村老家,老家学校同情接纳了这个孩子。

在爷爷的坚持和努力下,小思众终于找到了肯接受他的学校,可是刚入学,小思众又出现了新的难题。

“刚来的时候,他有时候上课会大呼小叫的。爷爷不来陪伴,他就听不进去课,到处乱跑。”刘思众的班主任老师杨丽华说。好不容易才争取到上学的机会,不能轻易放弃,就这样,刘传富和孙子成了同桌。

在小学生们好奇的目光中,刘传富开始了他的陪读生涯。时间一长,学生们也逐渐接受了这位特殊的同学,他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爷爷”。

刘传富: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的孩子,他们都觉得自己没有这孩子得到的温暖大,得到这么大的关怀。所以说,他班的学生都说,“老爷爷”伟大,我也受到他们的鼓励。

通过自己的摸索,刘传富总结了不少辅导小思众复习的经验。孙子该背的课文不会,他就写到纸上,到家抽空再逐字逐句地教。

在爷爷的精心呵护下,13岁的刘思众个头比同桌的爷爷高出了好多。而对爷爷刘传富来说,虽然比常人多付出百倍的心血,但孙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一个惊喜。

有一次,他奶奶洗衣服的时候,有一张单子,不知道上面是什么,就让他(思众)去看。他跟奶奶说,这是电费,尽管他发音不太清楚,但奶奶激动地流泪了。“刘传富说。这件小事,更让小思众的家人看到了希望。

五年的陪读生涯,刘思众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了,而爷爷却一天天憔悴了下去。对于这一切,爷爷始终无怨无悔,他说只要有学校接收,他就继续陪孙子读初中、高中。

稿件来源:齐鲁晚报、齐鲁网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