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说搬迁又升级环保改造 济炼搬不搬存疑

摘要: 济南遮天蔽日的霾成了市民的一块心病,作为济南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中的重要内容,“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及落后产能淘汰行动”一直备受济南市民关注。而作为东部老工业区的大户,占地2.7平方公里的济炼,是搬还是不搬,时刻牵动着济南市民的心情。

济南遮天蔽日的霾成了市民的一块心病,作为济南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中的重要内容,“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及落后产能淘汰行动”一直备受济南市民关注。而作为东部老工业区的大户,占地2.7平方公里的济炼,是搬还是不搬,时刻牵动着济南市民的心情。

文/片 齐鲁晚报记者 刘德峰

  “以前异味特别大,现在好多了”

今年年初,济南市印发《关于推进东部老工业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的意见(试行)》,敲定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时间表,济钢、济炼将于2022年底前迁出济南,近期则以升级改造为主。

不断投资安装脱硫、脱硝装置,推行LDAR技术,济炼近年来在环保方面有不少新动作,而这与“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及落后产能淘汰行动”密切相关。

此前报道显示,东部老工业区8家企业(包括济炼、济钢)在2014年被明确列入济南“十大行动”,要搬迁改造,这8家企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占全市20%,烟(粉)尘则占总排放量的四成。

也是因为当时这样的污染数据,才让济南市政府坚定了推进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及淘汰落后产能的决心。记者采访获悉,济南炼油厂近些年来,安装各种环保设备,也花了大价钱和大力气。近日的采访中,附近的一位居民表示,“以前的异味特别大,就现在来说,是比以前好多了。”但是炼油厂还是会排放一些废气,家里晾晒的衣服上会落上很多小油点,等晒干了,就会变成一些小黑点,很难看。

对于济炼的异味问题,济南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收到的投诉基本没停过。

到底是搬迁,还是改造?

虽然已经有了一系列的搬迁措施,不过,就像国内其他城市工业企业搬迁中所经历的一样,济南市的搬迁改造行动的进展,频频被公众质疑“缓慢”。2015年9月,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督查组,在总结“十大行动”上半年工作情况时也曾指出,受“企业搬迁相互制约”及“济南长城炼油厂尚未确定搬迁改造方案”等原因制约,这一行动成为“十大行动”中的短板与瓶颈问题之一。

梳理对这一行动相关的表述,也可以发现近两年该行动的实施,并没能像设想那般顺利。在“十大行动”出台之前,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济南市东部老工业区为全国21个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之一。

随后,济南市经信委在2014年4月底印发了《济南市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济炼、蓝星石油济南分公司、长城炼油厂向商河县搬迁。

而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5月,山东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济南举行了座谈会。根据此次会议精神,由济南市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成立联合工作组,督促指导济炼,“尽快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安全、环保和清洁生产水平。”当初确定的济炼搬迁,也就随之成了改造升级。

近四成企业已搬迁或关停

2014年11月,当济南市发改委再次通报工作进展,要求“搬迁一批、就地改造一批、关停腾退一批”。彼时,有6家企业属“搬迁一批”,2016年底前实现全面停产并完成转产或搬迁任务。

济钢和济炼,也在这时已明确原地升级改造的方案。济南市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在当时解释济钢和济炼升级改造时表示: “这两家企业现有职工大约5万人,如果要搬迁,如何安置?企业搬迁并不像搬家那么容易。”近日,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主持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题会议,提出要力争10月摆脱空气质量全国倒数第一的排名,年底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随后,本报在采访济南市发改委时又获悉,山东闽源钢铁有限公司又已与济钢和济炼一道,列入至“升级改造”行列。

表述上的个别改动,也可以看出这项行动中陆续出现的变数。不过尽管如此,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及淘汰落后产能行动,趋势依然向前。据统计,截至目前,济南市已完成24家企业搬迁或关停,占62家搬迁企业的38 。7%(东部老工业区90家企业中62家搬迁);7家企业已与临港开发区签订项目入区协议,待国土部门落实土地指标后实施搬迁。

济炼完成23万个密封点“异味”检测

本报济南10月28日讯(记者 刘德峰)早已确立现阶段以升级改造为主的中石化济南分公司(济炼),进入2015年后,开始在挥发性有机物(VOCs)与“异味”治理方面提速。至10月27日,济南炼化已经完成32套生产装置中24套主要装置23万个密封点的泄漏检测,预计11月初可以完成所有装置密封点首轮检测,维修和堵漏相继展开。

把细长的检测口放在一个密封点,济炼工作人员手持的“氢火焰离子检测仪”上,很快就显示出了该密封点处的VOC浓度。“0.4ppm,低于国家标准。”10月27日,当记者来到济炼60万吨逆流移动床连续重整装置附近时,该工作人员已连续对附近的几处密封点进行了检测,“从0.1至0.7不等,都没有超标。”

近日,济南市发布了《济南市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整治实施细则》,正式向VOCs和“异味”宣战。作为主要的排放行业,石化类企业自然列入了整治范围。根据济南市环保部门要求,石油化工业在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加强有组织工艺废气排放控制的同时,全面推行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

据了解,截至10月27日,济炼已经完成32套生产装置中24套主要装置23万个密封点的泄漏检测,预计11月初可以完成所有装置密封点首轮检测,维修和堵漏相继展开。

  延伸阅读

首钢12万人,为啥能搬家

保证工人生活质量、老人提前退休、政府减税……

近年来,北京、南京和兰州等国内多个城市,也均尝试通过工业企业搬迁来使当地空气质量得以改善。不过与此同时,这些城市“搬迁计划遇困”的遭遇也频频见诸报端。

本报记者 刘德峰

  给员工100万不一定愿意搬

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2月18日,南京部门表态,力争在十年内,南京搬迁关停四大重工业片区的所有企业,改变“化工围城”的现状。而至2015年2月,南京虽然已经动迁了不少中小型企业,但大型企业比如金陵石化、南化集团、扬子石化等,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困局最多的解释无外乎两点,一是搬迁成本高,二是人员安置难。

南京当地一家大型石化企业的内部人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型化工企业的搬迁,无论是设备,还是人员安置问题,成本都是非常巨大的,资金问题如何解决是重中之重。

兰州同样如此。兰州石化作为中石油集团下属的一级企业,2000年10月由原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和兰州化学工业公司主营业务合并组建,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炼油化工企业。

有关兰州石化搬迁一事早在2011年就已提出,不过4年过后,直至2015年10月,兰州市政府下文,称2017年初启动兰州石化公司搬迁。”

首钢搬迁耗资500亿

尽管在工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搬迁问题上,很多人都在喊难,可这也并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2005年7月,首钢5号高炉熄火,其搬迁一事尽管也曾遭遇阻力,但最终仍旧变为了现实。彼时,首钢从北京石景山迁出,相当于在曹妃甸重建一个“新首钢”,这一大动作预计将耗资500亿元。首钢那时候有工人家属差不多12万人,搬迁牵涉到工人6万人,由于新技术的上线,新的工厂不需要那么多工人,那么多余的工人怎么办?而要去曹妃甸的工人,该如何做工作,如何保证他们的福利?

为了安抚工人的情绪,首钢出台了一系列安置措施。曹妃甸新厂的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只要数千人,对于要前往曹妃甸的工人,在待遇上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并且曹妃甸那边生活设施尽量完善。其余人大概有三种去向:把冷轧钢厂迁至北京顺义区,那里会吸收一部分职工;对于年纪较大、难以胜任新岗位的工人,给予一定补偿,让他们提前退休。

成本,首钢通过贷款和合作解决;政府也对首钢在税收上进行了减免,以减轻企业负担。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