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道德模范 山东再增两人
摘要: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13日下午在京召开。座谈会上宣读了表彰决定,王福昌等62名同志被授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廖理纯等265名同志被授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其中,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街道贡院墙根社区居民房泽秋(女)等10人获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等15人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13日下午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作出重要批示,向受表彰的全国道德模范致以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
座谈会上宣读了表彰决定,王福昌等62名同志被授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廖理纯等265名同志被授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其中,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街道贡院墙根社区居民房泽秋(女)等10人获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等15人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此外,山东还有8人(组)获提名奖,其中包括来自济南市公交总公司七分公司四队47路驾驶员张波。2014年7月9日,济南发生了一起凶杀案,一男子在街头持刀伤人致3人死亡。事发时,正在运营中的公交车司机张波果断下车追凶、制服嫌疑人,随后又参与救人。(综合新华社等)
延伸阅读
山东已有13人荣膺全国道德模范
第一届全国道德模范:山东2人
王乐义,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荣膺全国诚实守信模范;许振超,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固机经理,荣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山东4人
生前任96164部队司令部机要科副连职参谋的孟祥斌、寿光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办油区工农科科长李学海荣膺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威海杨正权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正权荣膺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山东省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登海荣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山东2人
刘延宝、冯思广分别荣获全国“诚实守信”、“见义勇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历城区港沟镇神武村刘延宝一家祖孙四代六十年不图名利,义务为烈士守墓。冯思广,原济空某师飞行员,2010年5月6日,该师在济南组织跨昼夜飞行训练时,飞机突然遭遇发动机停车,为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冯思广和战友张德山强行改变飞行轨迹,迫使飞机提前坠毁于飞机场内。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山东3人
烟台的80后女孩刁娜在下班路上舍己救人,她和因救中学生溺亡的二炮工程大学青州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参谋沈星都获得见义勇为模范的称号,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淄博“环保卫士”孟祥民被评为敬业奉献模范。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山东2人
济南人房泽秋荣获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淄博市沂源县人朱彦夫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房泽秋:
她照顾非亲非故的老人,36年来无怨无悔

房泽秋为老人洗脚 记者郭尧摄(资料照片)
从19岁青春年少到55岁渐生华发,36年间,济南历下区贡院墙根社区居民房泽秋无怨无悔地照顾着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李玉柱,直到老人以97岁高龄去世。
1979年夏天,时年61岁一直未婚的李玉柱在工作时突发脑血栓住进了医院,其所在单位的同事情急之下敲开了房泽秋的家门:“你们两家亲近,他无儿无女,你过去看看他吧”。见老人没人照料,房泽秋每周五都去帮他洗衣服做饭,“那时医生告诉我,每到周五,老人就盯着病房门口等我。听到这,让我最终下定决心担起照顾他一生的责任。”
1998年,李玉柱的健康状况因一起意外急转直下。“以前他还能拄着拐杖走,那年把大胯摔了就不能动了,接着又有大面积心肌梗塞。”当时房泽秋两口子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到200元,面对医生的病危通知,她心一横:“打最好的针!”一针600元,连打两天终于把李玉柱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有人说,房泽秋对李玉柱老人的照料,就连亲生子女都难以做到,这句话毫无夸大。久病的李玉柱老人97岁高龄去世,与房泽秋一家人的悉心照料分不开。
2014年12月24日凌晨,老人弥留之际叫着房泽秋的小名说:“亲爱的云,谢谢你,多亏了你!”
昨晚,记者采访到房泽秋的儿子于霄宁,他说,房泽秋早在11日就出发前往北京。“她特意为表彰仪式买了新衣服。她到北京后很忙碌,大多数时间都在央视录制道德模范的表彰晚会,还说见到了往届很多全国知名的道德模范,如许振超、郭明义、申纪兰……感觉自己跟他们还有很大的距离,才做了那一件事,党和国家就给这么高的荣誉,很激动。”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朱彦夫:
他是“中国的保尔”,无手无脚带领村民致富

朱彦夫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1933年7月,朱彦夫出生在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他14岁参军,后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身负重伤,昏迷了足足3个月,醒来时发现双腿从膝盖下被截去,双臂手腕以上被锯掉,除了成为空洞的左眼,右眼的视力也下降到0.3,成了一级伤残军人。
1956年,朱彦夫回到了故乡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当时全村500多口人,许多家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穷得叮当响。朱彦夫把全部积蓄拿出来,托老战友买来了200多册书,在自家开了一间小图书馆。随后,朱彦夫又张罗着办起了张家泉村第一所夜校。他每天拄着双拐,拖着17斤重的假肢,雷打不动出现在距家2里多外的课堂上
1957年,朱彦夫被全票推选为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而这一干就是25年。张家泉村,山多地少,看村子的全貌、勘察工程等,经常需要爬山。爬山对朱彦夫来说是真的“爬”,拄着拐杖走不动了,就干脆卸掉假肢,绑在脖上,跪着往上爬,而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他经常是在夜里偷偷地爬,有时下山干脆骨碌下来,鼻青脸肿、满身血印是家常便饭。张家泉村砌石头垒堰,硬是在山坡上开出了80多亩“大寨田”,为了向山沟要地,朱彦夫又指挥村里的青壮劳力,削高填低,治理好了村里自古以来就荒草丛生的赶牛沟、舍得沟、腊条沟三条大山沟,为村里新增200多亩良田。
1960年开始,朱彦夫又带着乡亲们翻山越岭打了朱家峪、涝窝、前井等9口水井。到了八十年代,张家泉村凭借花椒种植早和多的优势,一度成为辐射沂源、沂水、蒙阴三县最大的花椒集散地。原来贫穷的小山村,彻底翻身成了致富模范村。
从张家泉村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休,朱彦夫决定把战友们英勇作战的故事和自己的经历写成书,教育后人。1996年,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最终出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写书名并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1998年6月,朱彦夫又撰写了第二部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再次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 (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