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模式”助推现代旅游全域发展
摘要: 初秋的沂南,山水分外妖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诸葛亮城、红石寨等旅游景区内游人如织。近年来,沂南县成功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文旅融合、统筹城乡、全域发展”的路子,创造了县域旅游发展的“沂南模式”,以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为契机,不断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呈现出更多发展的新亮点、新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初秋的沂南,山水分外妖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诸葛亮城、红石寨等旅游景区内游人如织。近年来,沂南县成功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文旅融合、统筹城乡、全域发展”的路子,创造了县域旅游发展的“沂南模式”,以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为契机,不断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呈现出更多发展的新亮点、新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
文旅融合打造 展现全域旅游魅力
去竹泉村感受江南村落的别致韵味,到沂蒙影视基地看明星大腕儿,或者去智圣汤泉舒缓身心,到马泉农业园体验田园生活,亦或到十里汉街品尝沂南特色小吃。。。。。。。。如今的沂南,深入挖掘开发“红、绿、古、泉”四大特色资源,精心培育“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都、休闲胜地”的特色旅游品牌,以其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多层次化的旅游享受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
建设“红色文化”品牌,在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中发展红色旅游。通过开发建设红嫂家乡旅游区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再现沂蒙红嫂、沂蒙母亲拥军支前等真实感人场景,将红色文化体验、红色传承教育、影视拍摄、书画写生等融为一体,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道路的经典之作。2013年,影视基地被人民网、中国文化促进会等评为“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沂蒙红嫂纪念馆,是山东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每年吸引前来学习的中央及国家部委、省内外党员干部和各界群众达10万余人次。
叫响“绿色生态”品牌,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竹泉村将生态、民俗结合起来开发,打造成集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景观、农家风情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区,成为山东省第一个系统开发的古村落文化旅游区,被评为2014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马泉创意农业文化休闲园,突出农业文化创意,乡村休闲养生,以“群山叠翠云雾绕、绿树红花分外娇、休闲养生添野趣、乡村风光自然好”的田园美景,成为休闲采摘与乡村旅游的新亮点,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打造“汉风古韵”品牌,促进文化外溢和效用倍增。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寨汉画像石墓博物馆。博物馆里面80多平方米的汉画像石刻,非常精美,被誉为“齐鲁小敦煌”,成为沂南一张亮丽的名片。依托智圣诸葛亮名人效应,将汉文化和三国文化融入旅游业,先后开发建设了诸葛亮公园、诸葛亮文化广场、十里汉街、诸葛亮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诸葛亮城以及长达12华里的“汉街”成为省内外有影响的汉式建筑群。
培育“温泉养生”品牌,以产品领先实现产业领先。沂南县成功开发了智圣汤泉和颐尚温泉两处温泉,智圣汤泉作为4A级景区,配套四星级饭店和温泉房产、温泉城等温泉全产业链,将温泉之旅转化为养生之旅、养心之旅,增加了旅游附加值,成为以主题文化为特色的第四代温泉的代表之作, 平均年接待各地游客计100余万人次,先后获评“品牌山东·最值得体验温泉品牌”、“2013山东游客最满意的旅游温泉”等荣誉称号。智圣汤泉三期工程规划建设文旅商和健康养生两大区域,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体量最大、业态最全的温泉旅游度假区。
多产联动发展 释放经济新活力
沂南县以旅游发展为纽带,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促进一产就地升值、二产积极融入、三产下乡离城。沂南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成功实现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全面进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目前,全县已发展旅行社9家,经营国内外旅游线路120多条,年发送本地旅游团3000多个,旅游住宿床位数以每年20%的增量增加。旅游业的发展直接拓展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渠道。率先按照好客山东农家乐标准培育出一批高标准的“好客红嫂人家”农家乐;组织成立了临沂市首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沂南县铜井乡村旅游合作社,辐射带动竹泉村至沂蒙影视基地沿线十几个村发展农家乐200余户;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所在村常山庄发展了46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农家乐体验户;在沂河沿线、彩蒙山周边、沂蒙生态大道两侧发展了采摘型、庭院型、垂钓型、果园型、生态型、餐饮型等多个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规划占地1000多亩、总投资2亿多元的“林海花田”项目,通过建设千亩绿地、湿地公园相融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赋予传统的花卉苗木基地以生态旅游、休闲体验等功能,形成了新的消费热点。既提升了旅游业发展空间,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
在旅游与第二产业的融合上,继东方葡萄酒庄园成为沂南首个工业旅游示范点后,沂南的景区电动观光车生产已渐成规模,以参观学习为主题的电动车产业公园崭露头角,另外与旅游业关联的旅游商品加工、各类旅游设施的生产等均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有力带动。以诸葛亮文化旅游区为代表的商文旅城市旅游综合体日渐发展成熟。十里汉街成为集文化艺术、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汉式建筑一条街”。玉树祥石生态园集宝玉石文化展览、收藏、研究、鉴定和古玩字画鉴赏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硅化木旅游商品生产展销中心,年交易额达2000万元。商旅互动发展,形成了第三产业生机勃发的局面。
突出旅游惠民 共筑城乡新生活
在沂南,文化旅游的发展不断唱响着“惠民富民”的主旋律。该县大力实施“旅游强县、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三级联创,坚持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旅游业发展带动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推进。
近年来,沂南县完成了直通临沂的沂新公路改建、沂河生态路新建工程,拉近了与临沂市区、沂水等周边县市交通联系;沂蒙生态大道把智圣汤泉、竹泉村和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等3 个景区串成一线;新建长深高速沂南段和336 省道、莒大公路改建等公路工程,加强了沂南与“蓝黄”两大区客源地交通联系;新建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至336省道等8条景区与干线公路连接线120多公里,沂南县城至主要景区的客运班线已达30条,交通体系不断完善;景区功能的不断升级以及高标准完成的特色商品街、美食一条街等旅游配套设施又极大地提升了居民休闲娱乐空间与质量。同时,该县先后投资40多亿元,坚持开展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让山更绿水更清路更净,直接促进了城乡环境的改善;从旅游发展中受益的群众也增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先后成为“第七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县城”。全县的城市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治安环境等均得到全面改善。如今,沂南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强县,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发展活力全面迸发,岁岁年年,以其不断突破创新的姿态上演一幕幕华丽的嬗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