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来泉城就这么玩 济南66路公交之旅

济南素有“天下泉城”的美誉,是个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城市。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老舍笔下冬天的“温晴”,可以看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那来济南怎么玩呢?只要坐着66路公交车,济南美景尽收眼底……

大明湖

西南门位于大明湖公园西南隅,是大明湖公园四门中客流量最大的一个。新建西南门坐北朝南,由大门入口、票房、连廊、花架、曲桥、水榭、服务厅七部分组成,是一组功能齐全的园林仿古建筑。

“雨后荷花承恩露, 满城春色映朝阳。大明湖上风光好, 泰岳峰高圣泽长。”一提到大明湖,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夏雨荷,还有很多人想到的是容嬷嬷。大明湖早就声名在外,还要谢谢琼瑶女士,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大明湖。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胜古迹争辉,固有“泉城明珠”之誉。沿湖八百余株垂柳环绕,柔枝垂绿,婀娜点水。湖中现有四十余亩荷池,碧叶田田,白荷红莲,交相辉映,争奇斗艳,荷香飘溢,沁人心脾。

早在唐宋时期,大明湖就以其撼人心弦的美景而闻名四海。“蛇不见,蛙不鸣,久雨不涨,久旱不涸”为大明湖的四大怪。2009年,大明湖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泉水湖”称号。

大明湖闻名遐迩,游客众多,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约两百万人次,在济南诸公园中最多。大明湖历史悠久,景色秀美,名胜古迹周匝其间,湖畔有历下亭、铁公祠、南丰祠、汇波楼、北极庙和遐园等多处名胜古迹,其中历下亭、铁公祠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尤其大明湖乃繁华都市之中的天然湖泊,实属难得。

曲水亭街&芙蓉街

大明湖游览完毕,到大明湖南门,南门在南岸中部,门前矗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民族形式牌坊,即南门牌坊。从这里离开大明湖过马路就是曲水亭街。

曲水亭街一边是青砖碎瓦的老屋,一边是绿藻飘摇的清泉,湖岸杨柳依依。泉水绕街而过,临泉的旧居大多在泉边开了一扇小门,旧时人家在泉边淘米濯衣的画面被勾勒在脑海里。乍一眼看上去,宛若江南!一条小河穿街过,油油的水草在水底招摇,小桥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河边独自晒着太阳的老人。这所有的一切落在眼底时,心头突然就冒出一个词:岁月静好!

沿曲水亭街继续往南走就到了芙蓉街,芙蓉街进去,通常都是熙熙攘攘,人挤人的时候是最多的,千万不要见怪。芙蓉街的主要特点,从你迈进大门的那一刻就已经能闻到了,各种饭香争先恐后的钻进你的鼻孔,挑动你的味蕾,午饭在这里解决再合适不过了。

芙蓉街,它是繁华的,又是沧桑的,是热闹的,又是幽静的。就象济南这座城 市,将古朴与现代融于一体。就象济南人,在匆匆忙忙的现代生活中,依然保持着温厚与淳朴。

在济南的老街中,芙蓉街可能是最热闹的。无数的小商小贩,在路两边各据一摊或一店,神州各地、欧美日韩......各色小吃琳琅满目。芙蓉街上每天人流不断。相比于大多数寂寂无声的老街,这芙蓉老街充满了商业活力。

五龙潭

五龙潭也叫乌龙潭、龙居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天下第一泉景区五龙谭公园内,是三大泉群的主要泉眼之一。五龙潭居公园中部。据《水经注》记载,北魏以前就有这片水,称净池,是大明湖的一隅。相传,五龙潭昔日潭深莫测,每遇大旱,祷雨则应,故元代有好事者在潭边建庙,内塑五方龙神,自此便改称五龙潭。五龙潭公园内,散布着形态各异的26处古名泉,构成济南四大泉群的五龙潭泉群。环绕诸多泉池,形成了庞大的五龙潭泉系并成为济南四大著名泉群中水质最好的泉群。

五龙潭居公园中部。据《水经注》记载,北魏以前就有这片水,称净池,是大明湖的一隅。相传,五龙潭昔日潭深莫测,每遇大旱,祷雨则应,故元代有好事者在潭边建庙,内塑五方龙神,自此便改称五龙潭。五龙潭公园内,散布着形态各异的26处古名泉,构成济南四大泉群的五龙潭泉群。环绕诸多泉池,形成了庞大的五龙潭泉系并成为济南四大著名泉群中水质最好的泉群。

清代悬清泉畔曾建有一处别致的水景园--朗园。现朗园已废,人们在其旧址上修建了揽泓榭,景色亦佳。天镜泉又名江家池,位于五龙潭南端。因泉水清澈明亮,日月星云倒映水面如天垂镜,故名。清道光《济南府志》中载:天镜泉……即江家池,方广一亩,可鉴须眉。天镜泉是五龙潭泉群中第二大泉,水势甚好。池内青藻浮动,锦鱼穿梭,很是好看。

五龙潭与隋末唐初的山东英雄秦琼的传说有关,传说秦琼的宅第在一次豪雨之后下陷,就是今天的五龙潭,据说以前潭边还立有“秦琼故居”的碑石,大概也是好事者为之的了。五龙潭又名净池、乌龙潭、龙居泉,古时曾是大明湖的一部分。相传昔日五龙潭颇有灵性,每逢大旱,在潭边祈雨必灵。故元朝初年,在潭边建庙,内塑五方龙神,此后便称五龙潭。清代训诂学家桂馥在《潭西精合记》中写道:“历城西门外,唐翼国公故宅,一夕化为渊,即五龙潭也。”

趵突泉

趵突泉是公园内的主景,泉池东西长30公尺,南北宽20公尺,泉分三股涌出平地,泉水澄澈清洌。泉的四周有大块砌石,环以扶栏,可凭栏俯视池内三泉喷涌的奇景。在趵突泉附近,散布着金线泉、漱玉泉、洗钵泉、柳絮泉、皇华泉、杜康泉、白龙泉等三十多个名泉,构成了趵突泉泉群。

其中漱玉泉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关,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边,因有文集《漱玉集》而得名,泉北的李清照纪念堂正是为纪念这位著名的词人而修建的。值得一提的是趵突泉公园的南大门,布置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大门上的横匾“趵突泉”蓝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有人誉为中国园林“第一门”,一点也不为过。趵突泉边立有石碑一块,上题“第一泉”,其色为墨绿色,为清同治年间历城王钟霖所题。

如今趵突泉泉北有宋代建筑“泺源堂”(现为清代重建),堂厅两旁楹柱上悬挂有“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对联;西南有明代建筑“观澜亭”,亭前水中矗立的石碑,上书“趵突泉”三字,为明代书法家胡缵宗所写,池东为“来鹤桥”,桥南端耸立一古色古香的木牌楼,横额上有“洞天福地”、“蓬山旧迹”字样。

千佛山

千佛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古称历山,因为古史称大舜在历山耕田的缘故,又曾名舜山和舜耕山。千佛山古称历山;相传上古虞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故亦名舜山或舜耕山。

据史载:隋朝年间,山东佛教盛行,虔诚的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为数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沿盘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半山腰有一彩绘牌坊,即"齐烟九点"坊。登上一览亭,凭栏北望,近处大明湖如镜,远处黄河如带,泉城景色一览无遗。 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兴国寺后的千佛崖上。兴国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增建,规模渐大。

寺门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弥化"四个篆体字,每字约有4米见方。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悠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千佛山之东,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龛,内有一尊头部佛像,高7米,宽4米多,俗称"大佛头",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石雕。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占地166.1公顷,距市中心2.5公里。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