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周村古商城 探寻千年鲁商艺术文化
曾几何时,这里是中国众多商业老字号的发迹地,并留下了外资进驻山东的最早痕迹。繁华过后,这里成为一片没落的商业古街,曾经的辉煌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如今,几条老街成功嬗变为国家AAAA级景区,周村古商城成为山东最具民俗特色的旅游胜地。
早在几百年前,周村在经济、社会、人文形态上就与一般意义上的村落有了天壤之别,是一个工商业发达、经济辐射周边千里的商业重镇,其经济地位占据着当时山东乃至中国北方经济格局的重要位置。也正因此,乾隆皇帝能御驾亲临,并赐“天下第一村”之名。这里素有“丝绸之乡”、“旱码头”、“金周村”、“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民风纯朴,人文荟萃,景色优美,自古就是一座商业文化浓郁的城市。
曾经在春节时与几位到此旅游休闲的外国夫妇聊天,他们徜徉在充满东方情调和明清贵族气质的古老街道上,恍若隔世,满街亮起的花灯、横贯整条大街的龙灯、街面售卖的各式龙年礼品、大清邮局里发行的龙年贺卡、忙里忙外准备迎新年的街坊邻里……一切都让他们觉得新奇且跃跃欲试,甚至惊喜到用中文欢呼:“这才是我心目中的中国春节!”

外国友人在周村过春节(图:中国网)

外国友人在周村过春节(图:中国网)
在最古老的瑞蚨祥丝绸店里,外国夫妇们久久徘徊,满目异彩的丝绸让他们对古时的周村浮想联翩。据介绍,自春秋战国以来,周村就成为了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抚过各式绸缎,就像是抚过一个陌生国度陌生时代的喧嚣,绸缎承载着悠悠的历史,作为一个因缘,让漂洋过海的他们,在此找到一丝心底的共鸣。

外国夫妇在瑞蚨祥丝绸店外合影(图:中国网)
“我外祖母有一件用中国绸缎做的旗袍,很漂亮,她一直都很喜欢。我小时候就想,我什么时候,也许会到这个生产美丽旗袍的国度。” 来自美国的Darlene一边仰头看各式挂起的丝巾,一边对丈夫Eugene说。曾经担任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记者的外国记者则表示,“周村是个很有中国味的地方,这里有古朴的中国建筑,古朴的中国文化,传统的风俗习惯保留得很完整,还可以亲身体验,这些对我们外国人都很有吸引力。我们在自己的国家时,从书中、报纸杂志中了解到的中国都是很模糊的。来到周村以后,我们对传统的中国,中国价值观都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外国友人品尝周村烧饼(图:中国网)
在很多老周村人心中,周村大街曾是清朝年间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是中国古商业文化的优秀代表,其贸易影响力在当时远播海外,虽历经百年风雨冲刷,仍保留着古朴的明清原貌和历史本色,且至今仍在发挥其商业功能,被专家称为“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博物馆群”。
走进周村古商城,沿着古街长长的石板路,望着一幢幢风格迥异的店铺,仿佛时光倒流,又重新沐浴在唐风宋雨、明清遗韵中。景区总占地面积为60.5公顷,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5万余平方米,主要是明清时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商人到此投资经商时,保留下来的古老建筑。
周村古商城主要由3条主街道组成,分别为大街、丝市街、银子市。穿过书写着“九达通衢”四个大字的牌楼,便置身于被我国古建筑专家阮仪三教授称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博物馆群”的大街了。大街成于宋元,盛于明清。以前老百姓之所以把它命名为大街,是因为它可以并排行驶两辆马车。
大街原长1300多米,分为南北两段。街道一边有典型的山西晋派建筑。只见一处山西商人甘氏所创办的漆店,上方石刻牌匾体现出山西晋商精打细算的品质。街道边还有比较典型的安徽徽派建筑,窗户比较高,给人一种站得高望得远、期盼亲人回归的感觉。

周村古商城老街巷(图:中国网)
大街边还有欧式建筑,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八大祥”之首、著名的绸布店瑞蚨祥,英美烟草公司营业点、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经营点的旧址,都坐落于此。
周村有70多条街道,其中30多条以市场经营类别命名,比如卖棉花的称棉花市街,卖油的称油坊街,卖鱼的则为鱼市街。丝市街作为买卖蚕丝的专业市场,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当时山东蚕丝交易最繁盛的市场之一。

周村古商城老店铺(图:中国网)
街道边不很大的门面后面掩映着三进四进的院落,接待室、客房、仓库、账房、马棚一应俱全。据说是当时小商贩进店联系业务,可享受一顿免费的午餐,远方的大客户则长期免费吃住。热情周到的服务,良好的信誉,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客商。在一片惊叹声中,来自俄罗斯、印度、朝鲜、蒙古及南洋的商人们,把优质的蚕丝、精美的丝绸以及中国丝绸文化和商业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周村古商城老店铺(图:中国网)
清初,晋商大举东进,时称“山东第一市场”的周村自然成为山陕商人之首选。“大德通”“大德恒”“日升昌”等闻名全国的山西银号纷纷在周村抢滩设点。晋商文化与齐文化在周村碰撞、演化,打造出中国的又一条金融街——银子市。

周村古商城老建筑(图:中国网)
这条街被周村人称为金融街、华尔街、一条通往财富的道路。银子市街长约245米,两侧多为山陕风格的商业楼房,钱庄票号多会聚于此,因而得名。在不足5米宽的街道上,银号钱庄鳞次栉比,两边建筑风格偏于山陕风格,窗户高小、墙身较厚,建筑具有一定的防盗效果。
清朝末年,这里出现了山西的八大银号,分为太谷、平遥、祁县三派,垄断周村所有的汇兑业务,山西乔家大院就曾在此开设周村分号。据称,以前走在街上几乎听不到如今游人们熙熙攘攘对话的声音,听到的都是大小元宝吞进吐出以及打算盘时噼里啪啦的声音。遥想那时,金光闪闪的大小元宝,叮叮当当的银币铜元吞进吐出,真可谓钱如流水一般。“济南、潍县日进斗金,不如周庄一个时辰”即指此处。
人们熟悉的电视剧《大染坊》,就曾在银子市街90号东来生绸布庄旧址取景。一进来就可以看到许多五颜六色的绸布以及晾绸布的晾布架,沿街的六间零售店铺后便是生产加工车间。土灶里的旺火蒸煮着锅里的布,车间里工人忙碌着手里的活计:有的在双手推车,有的在拎桶送水,有的在元宝石上碾布,有的在后院晾晒……这处清道光年间创办的大染坊,至今保存完好,生动地再现了人们将收购的丝绸、坯布进行染色、加工的全过程。《大染坊》中主人公陈寿亭的原型就在此地。
《大染坊》讲述的是清末民初山东周村的一位印染业奇才——陈寿亭的奋斗故事,他虽不识字,却勇于创新,智计百出,深明大义,忠心爱国。陈寿亭足智多谋,在商场上叱咤风云,虽然惊险又不失幽默和人情味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深刻的印象,而电视剧中那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晾染场景,也让观众永远的记住了染坊,记住了周村。

如今的大染坊(图:北寒中国游)

《大染坊》剧照
周村古街上的大染坊是创办于清道光年间的东来生绸布庄的旧址,进入大染坊粗布行内,就看到模拟过去的一条条晾晒的绸布,如果穿过前排的“经理室”,到了后场的工作院子,则会看到染布的器具和工作流程,甚至还有值班表。过去,那些粗布、绸布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被印染,之后流出市场的。“大染坊”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浆染业早已开启了工业化的规模生产时代,但是有一种力量,随时都会让人想起过去,想起粗布粗衣,感叹岁月的变迁。

图:@周村古商城景区

周村古商城景区(图:@蜷蜷虫)
如今,周村老街历经千年风雨仍有一千户人家,在此经营居住。散发着历史气息的青石街道,林林总总的街头店铺,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这座在风雨沧桑中伫立千年的古镇,总是令人无比动容。

图:@周村古商城
交通贴士:
1、高铁、动车:
周村古商城景点距淄博火车站约40公里,车程约30分钟。四通八达的高铁成为赴周村古商城旅游的首选工具。
2、机场:
周村古商城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东距青岛港300公里,西距济南国际机场50公里。
3、自驾:
济青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西起山东省省会济南市,途经淄博、潍坊,东至沿海开放城市青岛,横贯山东半岛,穿越17个市、县、区,连接5条国道。
309国道(或“国道309线”、“G309线”)起点为山东荣成,终点为甘肃兰州,全程2208千米。这条国道在山东境内主要途经淄博、潍坊、莱阳、荣成等。
(来源: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