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探索山东四大博物馆 寻找被时代定格的印记

摘要: 博物馆被喻为是“城市的眼睛”,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历史轨迹的变迁,触摸到城市发展的脉动。让我们跟随时间的脚步,探寻历史的足迹,享受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与过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沟通吧!山东四大特色博物馆大盘点,带你触摸历史!

博物馆被喻为是“城市的眼睛”,你在这里能感受到历史轨迹的变迁,触摸到城市发展的脉动。让我们跟随时间的脚步,探寻历史的足迹,享受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与过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沟通吧!山东四大特色博物馆大盘点,带你触摸历史!

山东博物馆

山东省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成立于1954年,1956年对外开放,位于济南市文化西路。

博物馆新馆选址在济南市区主干道经十路东段,2007年12月29日举行奠基,2010年6月圆满竣工,2010年11月16日正式向社会开放,“山东省博物馆”至此更名“山东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现占地3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宏伟、典雅的建筑群,体现了民族风格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的一大景观。

山东省博物馆在收藏和保护文物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宣传爱国主义,着力举办山东古代历史文化陈列和反映生物进化、环境保护的自然生物史陈列,并辅以灵活多样的专题文物陈列,建立起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陈列体系。山东省博物馆十分注重加强国内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历史文化专题展览,向世界各地人民展示齐鲁文化的风采。

山东省博物馆基于丰富的藏品优势,集收藏、研究、社会教育三位一体,肩负着展示山东地区璀璨的古代文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普及自然科普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是展示齐鲁文明的窗口。

该馆馆藏历史文物14万余件,近、现代文物及文字资料13万余件(册),自然标本8000余件。该馆馆藏历史文物中,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藏品丰富。此外,甲骨、商周青铜器、陶文、封泥、汉印、汉画像石、汉银雀山竹简、历代石刻、书画及善本图书,均有丰富的珍藏。馆藏自然标本有10多个门类、近200个品种。其中三叶虫、泰山燕子石、恐龙化石及山旺化石,在国内外古生物、地质诸学科方面颇有影响。

潍坊风筝博物馆

潍坊风筝博物馆以中国风筝之乡潍坊的风筝历史文化为依托,是世界著名的风筝专业博物馆。展馆收藏、陈列了古今中外的风筝珍品及有关风筝的文物资料,充分体现了风筝文化所独具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传播和弘扬风筝文化的艺术交流中心。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旨在收藏、陈列古今中外的风筝珍品及有关风筝的文物资料。该馆共设有八个展厅:即风筝的历史文化展,潍坊风筝精品展,世界精品风筝展,中国精品风筝展,风筝综合功能展,潍坊国际风筝会,民俗展厅,风筝放映厅。分别介绍了风筝的历史、应用及沿革发展,潍坊风筝的流派及分类,国外风筝展,国内风筝流派,精品风筝及国际风筝会等内容。

展览以翔实的风筝文物资料以及照片、文字、绘画、复制品等,全面展示了风筝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国际文化及延伸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所独具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传播和弘扬风筝文化的艺术交流中心。

该馆设有综合馆、中国馆、潍坊馆、友谊馆等12个展馆,在约2000平方米的展室内,收藏了古今中外的风筝珍品以及有关风筝的文物资料2000余件,介绍了风筝的历史、分类、创新及潍坊国际风筝会、风筝界友好往来等概况。

展览以1000余只筒式、板式、硬翅、软翅、串式五大类风筝精品以及300余件翔实的风筝文物资料为主,较全面、客观地体现了潍坊风筝所独有的题材广泛、造型优美、绘画精细、色彩艳丽的风格;介绍了构思大方、造型夸张、色彩对比鲜明、注重飞翔性能、研究价值较高的外国风筝;重现了历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盛况;展示了在潍坊市委、市政府“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一决策指导下各行各业发生的巨大变化。风筝博物馆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3万余人次,已成为潍坊市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青岛民俗博物馆

青岛市民俗博物馆1996年成立,位于青岛市太平路19号青岛天后宫内,房屋为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始建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距今已有近540年历史,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是一处集民俗文化、妈祖文化和海洋文化于一体的著名人文景观,现为国家旅游局AA级旅游景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常年对外开放。

青岛市民俗博物馆的主要职能是:征集收藏民俗文物,进行民俗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民俗知识,搞好各种民俗文化活动。馆内建有天后殿、龙王殿、财神殿、六十甲子星宿神殿、民俗展室和集剪纸、中国结、珠编、勾编、布艺、玻璃烧丝工艺、葫芦工艺、玛瑙工艺、字画、金丝贝雕镶嵌画、烙画、内画瓶等作坊于一街的“天街艺林”。

天后宫临海而立,距栈桥不足500米,它始建于明代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素有"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之说,是一处集天后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著名人文景观,也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天后宫历经七次大规模整修,现有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前后两进院落,殿宇十六栋,分别为天后圣母殿、龙王殿、督财府,分别供奉天后、龙王、文武财神等诸神像。戏楼两侧是钟楼和鼓楼,两侧厢房现已做展厅。除戏楼为琉璃瓦盖顶,其它建筑物均为清水墙、小灰瓦,且经苏州式彩绘点染,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天后宫戏楼大梁的包袱画绘有金陵十二钗等红楼人物,以及春秋故事"吹箫引凤图"、"敦煌飞天"等。在整个青岛地区的古代建筑中,青岛天后宫的建筑艺术和彩绘艺术都是首屈一指的。

天后宫西厢是天后宫天街艺林,内有雕刻,剪纸,手工艺品,年画及内画,烙画,彩绘葫芦等民间传统艺术,特别是艺人的现场制作和表演令人流连忘返。

烙画又叫烫画,由古代一种烙刑演变而来,它可分为竹,布,绢,宣纸等及葫芦烙画。电烙画是我国一项传统工艺,它于倾刻之间便可创作出人物山水,花鸟鱼兽等各种精美作品,而且使用不同介质会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被称为"世界艺林一绝"。

鲁西南艺术品是山东省独有的一种民间艺术,以棉纺织为主。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生活情趣和审美需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临淄足球博物馆

临淄足球博物馆位于足球起源地——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心城区,紧靠济青高速公路和309国道。面积2500平方米,由古代足球和现在足球两大部份共10个展览单元,陈列了古今中外150多件珍贵文物和300多幅历史图片,复原场景20多个,系统展示了2400多年以来足球的起源、发展和传播过程。

临淄足球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专业足球博物馆,它浓缩了中国的蹴鞠文化史、民俗发展史、体育文化史和世界足球史,是一部立体的足球文化百科全书。临淄足球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展示足球起源与发展历史的足球博物馆,是国内外首家专业足球博物馆。 中国古代的蹴鞠是现代足球的起源。它诞生于海岱之间的古齐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淄博,蹴就是“踢”的意思,鞠是“球”的意思。

蹴鞠依托强盛的军事物质文化基础,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衰走过了一条与封建社会的命运几乎一致的发展道路。汉代时它获得极大的发展,唐宋时期最为繁荣,从元明时期开始走向衰弱,清代主要在民间流行,近现代只在少数民间地区开展,在临淄地区还保留着这项运动。

临淄足球博物馆是两层楼建筑,分古代足球和现代足球两大部分,走进一楼大厅首先是由历代蹴鞠和足球组合而成的一条岁月的河流,象征着从蹴鞠到足球的发展历程,它的发展痕迹构成了临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L”和“Z”,同时也是英文单词“世界”的首字母“W”。它的两厢一边是古代蹴鞠的花样动作,一边是现代足球明星经典的踢球动作,两者交相互应,揭示了整个博物馆的主题,那就是:临淄的蹴鞠,世界的足球。一楼大厅至北向南,依次为序厅、溯源厅、起源厅、发展厅、繁荣厅、暗弱厅和影响传播厅,主要揭示了古代足球的发展历程。

楼上展区共分三个部分,首先是足球起源的确认,然后是中国现当代的足球,最后是世界足球。整个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资料翔实,陈列有古今中外为世人所惊羡的近二百件珍贵文物和几百幅历史图片,复原场景20多个,在这里可以看到精彩的古代蹴鞠表演。

临淄足球博物馆的仿古蹴鞠表演场面色彩华丽,动作花样新颖,音乐古朴典雅,自成立以来,共为各级政府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的重要公务活动、相关产品推介和企业宣传表演过近两千场次,成为淄博和临淄标志性文化品牌。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