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美丽乡村走进滨城区邓家村

新浪视频
关注演播室:寻找美丽乡村,上一站我们寻访了惠民县皂户李镇的十五里堂村和陈坡牛村,讲述了那两个村通过财政奖补资金引导,干部带头、村民积极参与,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寻找美丽乡村,今天,我们我们的目的地是滨城区杨柳雪镇邓家村。
解说:离开滨州城区,沿黄河八路西行,一段通幽曲径之后,就是滨城区杨柳雪镇邓家村了。
同期:记者 文兴(西邻滨博高速,北倚220国道北外环,邓家村就在两条国道拢起的臂弯里。可是,两年前紧邻两条国道的邓家村,却是近水楼台难得月。)
同期:滨城区杨柳雪镇邓家村村民 邓丙华(可不很难走的,道上尽是坑坑洼洼,可难走了。)
解说:梁红军同样也感受到行路难。上世纪90年代初梁红军出村打工,近20年的摸爬滚打,他创下自己的园林公司,在城里买了房子,算是村里的能人。前几年,村民们提议把他叫了回来,从村委会主任干到村党支部书记。去年七月,修路的机会来了。
同期:滨城区杨柳雪镇邓家村党支部书记 梁红军(打去年的环境治理,领导们来帮扶,我们村里就开始群众集资。)
解说:一事一议,村民捐一块,各级财政部门奖补一块,村两委带头筹集一部分。梁红军知道钱来得不容易,他用干企业的思路搞美丽乡村建设:勤俭办事,因陋就简。房前屋后的绿化栅栏,用自己公司的废木料自己制作。邓家村每家每户的大门口都有一个标准统一的垃圾桶,就是这个垃圾桶也有来头。
同期:滨城区杨柳雪镇邓家村党支部书记 梁红军(写着的是邓家环卫。这原来是个什么桶?是我们涂墙的时候,我们用完了又喷喷漆,给每户发一个垃圾桶。)
解说:修起村里三纵三横的道路,新建村民服务中心,总投资260万。除去各级财政部门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和村民捐款,眼下村里还有70多万元的饥荒,这还不算今后的养护资金。一本账一直在梁红军心里掂量,要让邓家村美丽下去:钱,从哪里来?办法,向哪里找?去年8月,一个人的一个点子让梁红军心头一亮。他,叫王满金,是市委常委“扶弱解困,联村为民”活动驻村工作组成员。王满金告诉梁红军,村西边的滨博高速绿化带可以利用。
同期:市委常委“扶弱解困,联村为民”活动驻村工作组成员 王满金(我说西边这个绿化带正好,绿化带都闲着,如果要养上鸡,养上鸭,养上鹅之后,既有观赏性,又有收益性。)
解说:指树找金,还有点土换金。眼下济滨东高速正在进行路基填筑,急需大量的土,王满金看上了村南的荒滩泥塘,他和梁红军一合计,来了个卖土成塘,不仅能赚钱,还能为村里发展一个产业。
同期:市委常委“扶弱解困,联村为民”活动驻村工作组成员 王满金(我们利用这个荒地挖土成塘,正好建高速需要土,我们把土卖出去。挖土成塘之后,第一搞垂钓休闲中心,第二搞虾、鱼养殖,同时我们在旁边搞一个休闲餐饮娱乐中心。)
同期:滨城区杨柳雪镇邓家村党支部书记 梁红军
搞农家乐。水产。搞一个畜牧养殖。搞一个林下经济。搞个苗木基地。再搞一个,温室大棚
解说:他们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开始规划、实施五大产业,邓家村也开始有了集体收入。再过两天,王满金按计划为期一年的驻村工作就要结束了,一想到王满金就要离开,梁红军心里就空落落的。
同期:滨城区杨柳雪镇邓家村党支部书记 梁红军(我们村、两委班子、镇领导,希望我们驻村领导再帮我一年,希望把我们邓家村发展的环境好、经济好,再上一个台阶去。)
解说:王满金也察觉到了梁红军的心思。
同期:市委常委“扶弱解困,联村为民”活动驻村工作组成员 王满金(正处于上坡阶段,因为前一段搞经济建设咱们都搞完了,路通了,灯亮了,树也绿了。我想着再留一年之后,往上拉拉,拉他一把。市里这么多工作人员,一万多名工作人员,不缺我一个普通人员,我在村里通过个人努力,尽量让这个村能早一点富起来。)
解说: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省委组织部来邓家村调研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镇领导赞叹梁红军和王满金是“黄金搭档”。
同期:滨城区杨柳雪镇党委书记 宋涛(因为这个村从输血到造血,正好到一个坎上了,也许你用你的智力拉他一把,可能要缩短五年的发展历程,所以说满金主任说行,我再呆一年。)
解说:红军不怕难,满金有点子。在邓家村寻找美丽,记者还有许多发现。
同期:记者 文兴(眼下邓家村的青壮年大部分在城里打工,这里是去年落成的村服务中心,村民们的户口、劳务、计划生育等麻烦事都可以在这里办理。)
同期:滨城区杨柳雪镇邓家村村委会主任 梁爱民(我们村两委本着服务好老人,照顾好孩子,让青壮年安心地外出打工挣钱。)
同期:记者 文兴(美丽乡村需要建设,需要投入,需要维护。钱从何来?除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长远之策。启动、投入、发展、造血,这是我们在邓家村发现的美丽。)
演播室:勤俭办事,让乡村更美丽;壮大集体经济,造福一方百姓。邓家村的两本账,就这样装在两个年轻人的心里。寻找美丽乡村,下一站,我们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