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约会哪里去 探秘掩藏在济南市井的老教堂
摘要: 由于历史和民族的原因,济南是各种宗教和谐发展的福地,济南城内有许多教堂。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洪家楼教堂,是中国三大著名天主教堂之一。1906年扩建,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威严高耸,蔚为壮观,基本属于欧洲12至16世纪初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与闻名世界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夏特尔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极为相像。除此之外,济南还有经四路基督教堂、将军庙街天主堂、后宰门基督教堂等大大小小许多教堂,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掩藏在济南市井之中的异国风情——老教堂吧!由于历史和民族的原因,济南是各种宗教和谐发展的福地,济南城内有许多教堂。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洪家楼教堂,是中国三大著名天主教堂之一。1906年扩建,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威严高耸,蔚为壮观,基本属于欧洲12至16世纪初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与闻名世界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夏特尔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极为相像。除此之外,济南还有经四路基督教堂、将军庙街天主堂、后宰门基督教堂等大大小小许多教堂,圣诞节在即,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掩藏在济南市井之中的异国风情——老教堂吧!
洪家楼天主教堂——济南的“巴黎圣母院”
洪楼教堂是济南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济南文化带的重要象征。教堂位于济南市区东部,历城区洪楼广场北侧,东邻山东大学老校,以洪家楼村而得名,是济南市也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国三大著名天主教堂之一,在中国近代宗教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紧邻热闹的校园和商业区,洪楼教堂静静的矗立在那里,静看百年沧桑。

洪家楼教堂 摄影:@卢仙僧
洪楼教堂为双塔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901年,建成于1905年,是中国三大著名天主教堂之一。1906年扩建,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威严高耸,蔚为壮观,基本属于欧洲12至16世纪初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据说与闻名世界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夏特尔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极为相像。所以说这就是我们家门口的巴黎圣母院啊!作为典型的哥德式建筑,洪楼教堂结构合理,细部处理精致,整座建筑给人气势如虹、精雕细刻、富丽堂皇的感觉,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绝对不输于任何举世闻名的大教堂。

洪家楼教堂 摄影:@卢仙僧
清同治九年,顾立爵神甫在济南东郊的洪家楼购地兴建教堂。1900年,发生庚子之乱,6月27日,山东巡抚袁世凯要求外籍教士赴烟台、青岛躲避,中国天主教徒集中到城外洪家楼教堂,“以便保护”。7月5日,历城知县李祖年带兵查封洪家楼天主教堂,将聚集于此处的华人天主教徒遣散。7月6日,义和团开始破坏洪家楼教堂,挖掘教士坟墓。历城知县闻讯派兵镇压。1902年,天主教山东北境教区的方济各会荷兰籍主教申永福在得到庚子赔款以后,主持在洪家楼动工兴建新的主教座堂,到1905年座堂完工。

洪家楼教堂 摄影:@卢仙僧
当初建造洪楼教堂的施工者是孙村著名石匠卢立成,在他三十多岁时由德国人特意聘请为工程的总施工、总监管,带着本村一百多名石匠,总管着工程的一千多人施工,按其提供的图纸对采购、石雕以及木、瓦工等活进行安排调度,历时三年终使工程竣工。1966年,洪楼教堂在文革中被关闭。1985年4月,政府拨专款对6个十字架、96处石花雕塔和教堂的壁画、圣像、地面、跪凳、祭台、灯具等设施全面进行了修缮,使这座具有独特风格的天主教堂焕然一新,同年12月25日圣诞节,已经关闭近20年的教堂恢复开放,并举行盛大弥撒。
经四路基督教堂——第一座由中国人设计建造的基督教堂
济南经四路基督教堂,简称经四路教堂,为济南现有的七处基督教教堂之一,位于济南市槐荫区经四路425号。教堂南部立面堂原为山东中华基督教自立会礼拜堂,1924年始建,1926年落成,是济南最大的基督教堂,也是济南商埠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济南经四路教堂 图片来自网友@小徐 的新浪博客
经四路教堂有一点很牛气,就是这是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投资、设计、建造的基督教建筑,建成后也一直由中国教牧人员管理,其设计者为该处原临时礼拜堂第一任中国籍牧师李道辉之子李洪根,施工建造者为桓台籍建筑商杨长利、杨长贞。教堂的底层为毛石砌墙,二层以上为清水红砖墙、红瓦顶,色彩鲜艳明快,立面造型质朴庄重,以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手法为基础,并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部分形式(例如使用了大量的长方形门窗,而不是西方惯用的半圆形拱式门窗),与整个商埠地区西式建筑的设计风格相融合。

济南经四路教堂 图片来自网友@小徐 的新浪博客
经四路教堂原为中华基督教的礼拜堂,建筑面积1300余平方米。教堂外形壮观,造型吸收了当时济南商埠西式建筑的设计风格,内里装饰简洁,宽敞明亮,按座次能容纳约1300人进行宗教活动。在教堂正门前有十几间平房,从斑驳的墙壁看来每座房子至少有几十年历史,这些平房很多被出租从事经营活动,影响教堂的整体风貌。2009年6月份开始进行清理整修。如今房屋拆除后的垃圾已经清运,教堂前已是一片宽敞的空地,老教堂在明媚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教堂和其对面的蔡公时纪念地遥相呼应,两座老建筑将在年轻的经四路上焕发光彩。
经四路教堂坐北朝南,平面为“工”字形,主体建筑高两层,地下一层。其南立面东西两侧为四层高的塔楼,塔楼为正方形,顶部为方锥形铁皮塔尖,两座塔楼之间是带巴洛克色彩的大厅山墙,大厅前面是高高的石台阶,整个主立面以横向线条为主,虽不如其他宗教建筑威严庄重,但建筑造型敦实真切。从台阶进入教堂后,是一个三开间的小厅,小厅的左右两侧有楼梯通向二层的塔楼。小厅后面为高两层的大礼拜堂,二层周围设有回廊,内部空间宽敞,按座次能容纳约1300人进行宗教活动。但内部的装饰比较简洁,宗教色彩不浓。
将军庙街天主堂——济南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

济南将军庙街天主堂 摄影@失心疯了的孟浩
将军庙街天主教堂,位于济南老城区将军庙街西首路北,门牌号为将军庙街25号,因教堂奉无染原罪圣母为主保,所以全名为圣母无染原罪堂,百姓以地名称为将军庙天主教堂,也称将军庙街天主堂等。该教堂建筑群由主教堂、小修道院、主教公署组成,现为济南教区主教府,现驻神职人员有两位,所辖信教群众近千人。目前该教堂对外开放参观,并举办相应的课堂教学。我虽不是信徒,来到这样的地方也是肃然起敬。这个教堂很有电影里的那种教堂的气势,虽然对外开放,但是参观的人并不很多,静谧的气氛更添几分神秘感。

济南将军庙街天主堂 摄影@失心疯了的孟浩
作为济南最早的天主教堂,教堂的建设可追溯到16世纪,几经变迁才形成现在的规模。教堂融合中外,兼采南北,地域特征明显,体现了老济南在殖民时期,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建筑特点。其建设艺术,特别是内部壁画精美,宗教气氛浓郁,是济南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天主堂为将军庙街曾经并列着的四座庙堂(自东至西依次为城隍庙、将军庙、慈云观和天主堂)之一,因这几处建筑组合南临将军庙街,北止双忠祠街,西起启明街,东到西熨斗隅巷,成为老城内颇具规模的洋楼方阵,现在仍有许多老济南人将这一带称为“洋楼街”。
后宰门基督教堂:掩藏在市井街道里的老建筑

后宰门基督教堂 摄影@失心疯了的孟浩
后宰门基督教堂,简称后宰门教堂,就在曲水亭畔的后宰门街上。曲水亭街与后宰门街的交叉口往东一点即是。去过曲水亭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因为紧挨着百花洲,所以有时也称百花洲基督教堂。是济南现有的七处基督教教堂(经四路教堂、后宰门教堂、南上山街教堂、裕忠里教堂、官扎营教堂、三里庄教堂、伟东教堂)之一,门牌号为后宰门街105号,西临曲水亭街,北临百花洲南岸,在曲水垂柳的掩映下,显得分外幽静。

后宰门基督教堂 摄影@失心疯了的孟浩
后宰门教堂为欧式建筑,建于1937年,原属基督教美国南浸会,本是教会所属的一个诊所。1937年日军侵占济南,并把济南划分为“商埠区”和“城外区”两个区,“商埠区”为城内,“城外区”为南关、东关、北关等。在老城区的基督教信徒到城外的教堂做礼拜出城时,根据日军的规定要向守城的日本人行礼,信徒觉得心理上难以接受,于是教众商议在老城区建一座教堂。当时在济的美国信徒May出资一万元,在教会诊所的基础上又买了两处民宅,建造了礼拜堂,教堂建成后,由美国南浸会教士拿约翰主持教堂事务。

后宰门基督教堂 摄影@失心疯了的孟浩
新中国成立,美国教士撤走以后,由中国牧师接管教堂事务。1958年下半年因教会实行联合礼拜,后宰门教堂停止了聚会。1964年重新开放。直到文革开始,教堂一直在正常举行宗教活动。文革期间教堂被迫关闭,成为某机关宿舍。1985年政府将教会房产返还,于1986年4月的复活节恢复了宗教活动。1993年4月教会将礼拜堂进行改造,成为目前这种两层礼拜堂的格局,可容纳约600人。由于后宰门教堂地处泉城东部文化区,经常接待来济访问的国外基督教团体,居住在济南的外国信徒也常来此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