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读书你、我、他》文章征集活动④|——我读《围城》

商讯
关注为积极促进“书香淄博”建设,助推全民阅读,淄博市新华书店特举办“新华读书你、我、他”文章征集活动,活动将在4月16日—6月30日面向社会征集正能量读书心得文章。被录用文章者将获得由淄博市新华书店颁发的“新华读书你、我、他”活动优秀“新华读书人”荣誉称号,并将获得近百元多元产品套装一份,文章将会刊登在中国山东网等新闻媒体(文章形式不限,字数1000字之内,请投稿至QQ邮箱:1253989765,留下联系方式)。
我读《围城》
新华读书人:李超
前几天,从书橱里抽出《围城》,开头几行字一映入眼帘,就让我心生欢喜。其程度,如同书中所用的一个比喻:“亲热的如同迎接主人回家的狗”。 这部作品以方鸿渐的求学、回国、求职、恋爱等为主线,揭示了人生处处皆“围城”的真相。简单而谈,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关于婚姻: 我们常常抱怨“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这既怪不得婚姻,更怪不得恋爱,都是我们“心怀鬼胎”自己造成的。结婚以前,男女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给对方,把自己不好的一面隐藏起来。所以,俩人都自以为精明,实际上却两败俱伤般遭受了欺骗。等欢欢喜喜走入婚姻的“围城”,无须辛苦隐藏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可此时已经迟了。 两个人的婚姻,实际上是两个家族的婚姻。死祖宗和活亲戚,都是必须顾及到的对象。想不通这一点,少不得闹矛盾。最遭罪的,就是夫妻俩。而引发矛盾的罪魁,“死祖宗和活亲戚”们,只在一旁冷嘲热讽做鉴赏家。 夫妻吵架就像拔河,一方力量明显大过一方还好说,就是所谓“某风压过某风”了。于是乎胜负分明,愿赌服输,和平降临。但如果势均力敌,都可保持“力拔山兮”的气势而不馁,那只好绳子认倒霉,承受遽然崩断的危险。这时候,需要一方做出让步,需要大度和包容。
关于做人: 钱钟书提到了个概念:“恶意义上的好人。”他们以“自私自利”为打底,以“虚伪虚荣”为包装,以“仁义道德”为自诩,以“人心不古”为衬托······谁是这样的人?是李梅亭吗?是顾尔谦?褚厚明、董斜川、曹元朗···还是方遯翁、周经理、方太太、周太太···还是高松年、汪处厚、韩学愈、陆子潇···还是苏小姐、鲍小姐、方鸿渐的俩弟媳···甚至是那个子爵号船上的阿刘?不用费心找寻了,这些角色,都是一面面人镜子罢了。叔本华说:人就如同一条照镜子的狗,对着里面那个丑陋的家伙汪汪大叫,自以为得意,殊不知里面那个,恰恰就是自己——起码一部分是。 世界很大,怕就怕,人心小,局限在自己的认知里不能自拔。人心小了,天下再大,恐怕哪里都不是你的容身之处。
《围城》看似是一场恋爱婚姻的矛盾,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形形色色人物的粉墨登场,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也对中国人的民族性做了深刻的展示和剖析,从而使这本书的价值更加厚重起来。钱钟书先生没有如同老学究一般摇头晃脑,明确的告诉我们“我们要如何如何”;但给我们清晰的展现了“我们现在正如何如何”,以及这种“如何如何”带给我们的荒谬和伤害。
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在让读者享受语言之美的同时,更多的是深刻思考。
《围城》带给我们的问题是:一个人,应该怎样面对家庭和婚姻?这个社会最小的细胞,如何才能和谐?一个中国人,如何检讨自己身上的毛病,勇于接受新生事物,拥抱时代的发展变化?
在中华民族即将迎来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尤其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狭隘的小圈子,提高自己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本领,克服困难,撸起袖子干。而读书,尤其是经典名著,就是一个反思自己,真诚面对自己的过程。 总书记说,读书可以:“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让我们响应总书记的号召,一起多读书,读好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