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民生

2024年实现淄博人均预期寿命80.5岁

新浪山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实现共同富裕,卫生健康工作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

《关于建设高品质民生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方案》)强调,打造病有良医的健康之城,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方案》指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市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区域医疗高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5岁。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程勤表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和信息化支撑“四个体系”建设,全力实现城乡健康服务公平共享。

科学统筹布局 传染病床位达1000张以上

两年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告诉我们,“战疫”是一场持久战、主动战、落实战,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必须提质加力。

《方案》要求,建立完善多渠道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到2024年,市、区县两级疾控中心全部达到标准化水平,构建形成功能高度融合、医防高效协同的服务网络;实施传染病应急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到2024年,全市传染病临床诊疗规模达到1000张床位以上;实施智慧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行动,到2024年,全市136处预防接种门诊实现预约接种信息化、疫苗全链条管理规范化、接种服务人性化、数据分析智能化全覆盖。

紧贴群众需求 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

目前,淄博市已初步建立覆盖全人群的健康保障服务体系,拥有一级甲等镇卫生院53家,乙等29家,“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21家,省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22个,市级示范标准100个。但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仍然存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看病就医不方便等问题。

《方案》要求,要织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动实现城乡健康服务公平共享。加力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行动,构建县乡一体的同质化诊疗模式。依托镇卫生院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推行“流动的医院、行走的医生”模式,提高偏远农村地区群众就医便利度;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到2024年,新建、改扩建村卫生室350处,实现“一村一室”。

奋进省内一流 打造区域医疗卫生高地

当下,群众就医“烦心事”主要聚焦在高端医疗服务能力不足上,解决群众看重症、看疑难杂症的需求,迫在眉睫。

《方案》要求,积极链接高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医院名医专家、团队来淄诊疗服务2万人次以上,名医专家(团队)工作室突破100家;加大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力争到2024年,引进培养博士不少于40人、硕士研究生不少于700人;全面提升特色重点学(专)科建设水平,建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5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5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提升疑难疾病的救治能力;强化医疗急救网络体系建设,到2024年,实现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胸痛、卒中中心建设全覆盖,所有镇卫生院建立胸痛救治单元;实施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建成20个中医专科集群,全面争创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

提升群众满意 公立医院进一步普惠高效

“看病贵”问题,是群众一直以来的热点聚焦,持续减轻群众医疗负担,是永远的进行时。

《方案》要求,完善规范普惠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制,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强化公立医院公益属性;建立临床用药和耗材使用规范,坚决杜绝大处方和短时间内无新症状重复检查、多项检查和盲目检查;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完善医保目录动态管理机制,构建“医保+商保+救助”融合发展新模式,全力满足群众医疗保障需求。

多元改革创新 一部手机事事“通办”

面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必须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只有数据“多跑腿”,群众就医才能“少跑腿”。

《方案》要求,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高效医疗服务模式,打造“互联网+大健康”服务平台,到2024年,90%以上的医保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电话办”;完善提升“健康淄博”一卡(码)便民服务平台各项功能,构建全市统一的互联网医院平台,让群众实现线上预约挂号、线上诊疗、慢病管理等全过程智慧化医疗服务;推行“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建立开放式门诊综合服务中心。优化提升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绿色就医通道,推广错时门诊模式,为患者提供24小时全天候高效便捷就诊就医服务,构建换位互信的亲情式医患关系。

砥砺担当作为 全生命周期体系品质到位

迈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新要求,健全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必须坚定不移。

《方案》要求,实施婴幼儿照护提质扩容行动,到2024年,建成9处市、区(县)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加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做到无病早预防,有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实施母婴安全和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到2024年,完成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消除认证工作;开展脑瘫儿童康复手术救助专项行动,三年时间把适应症脑瘫儿童全部救助到位;完善家庭医生制度,到2024年,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0%以上;开展“三高共管、六病同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肾病综合征、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工作试点,全面提高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

(来源:淄博晚报)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