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故事】蓬莱阁,我不变的守候

新浪山东
关注
清晨,照例是枝头的鸟儿打破整个蓬莱阁的宁静,它们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 清亮婉转地欢唱着。一只小小鸟从我身边飞过:“石头爷爷早上好!”我微笑着邀请它一起沐浴太阳,它一边回答:“我要去门口迎接第一个尊贵的客人”,一边已经飞远了。
小小鸟带回的第一批客人,是来自夕阳红旅行团的叔叔阿姨们,他们面对着蓬莱阁,满脸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一个阿姨兴奋地说:“从小我就听说蓬莱阁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今天终于见到这朝思暮想的人间仙境了。”另一个阿姨说:“年轻的时候看电视连续剧《八仙过海》,记得片尾曲中有一句是:‘吃得苦中苦,正果才修到。’今天亲眼见到蓬莱阁,我们也算是修成正果了吧。”“看这楹联上写着呢:‘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我们都是神仙啦!”一个叔叔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立即引起大家的共鸣,一个个纷纷跑到楹联前合影留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看着叔叔阿姨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也深深地被他们感染着。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蓬莱阁。它高踞丹崖山顶,丹崖山虽不高,但面临大海,拔海而起,凌空而飞。浩瀚辽阔的大海烘托得蓬莱阁气势恢宏,其他的建筑物围绕着它,又成众星捧月之势,使他分外壮观。它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全国四大名楼。”这是导游在为一对外籍朋友解说,蓝眼睛的姑娘用生硬的中文跟导游交流着:“原来我以为蓬莱阁就是一个阁呢。”导游纯正的普通话讲解着:“蓬莱阁最早创建于北宋嘉祐年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自宋嘉裕年间,历代朝廷都进行了修缮扩建,组成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有吕祖殿、三清殿、蓬莱阁、天后阁、弥陀寺等六个建筑单位,整个建筑布局得当,浑然一体,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建筑艺术和无穷的智慧。再加之八仙过海的传说和海市蜃楼的虚无缥缈、求之难得,使蓬莱阁名闻天下,吸引了无以计数的游人前来观光旅游。”每天我都能听到这样认真详尽的解说,这是我百听不厌的天籁之声,它让越来越多的人真正认识了蓬莱阁,更加喜欢蓬莱阁。
“妈妈,八仙在哪里?”循声望去,一个六七岁模样的小女孩正好奇地瞪大眼睛四处急切地搜寻着。“别急别急,妈妈整天给你讲八仙过海的故事。现在来到八仙过海的宝地了,你也给爸爸讲述一遍好不好?”望着爸爸妈妈鼓励的眼神,小女孩立即如数珍宝:“铁拐李乘坐宝葫芦,汉钟离坐着他神奇的扇子,张果老倒骑毛驴,曹国舅站在云板上,韩湘子乘坐洞箫,何仙姑坐在荷花上,还有英俊的蓝采和坐在花篮上,他们各显神通,漂洋过海。爸爸我说的对吗?”爸爸赞赏地鼓着掌:“对对对,我的宝贝,宝贝将来也要像八仙过海的神仙那样崇尚正义,为人类造福哦。”望着一家三口温馨离去的背影,我深感欣慰:八仙过海的故事引起了人们对蓬莱阁无限的憧憬和幻想,也提升了人们雅致的审美情趣,锻造了人们向上向善的崇高人格,激发着人们不断去拼搏超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眨眼已是午后,金色的阳光透过树叶照射到我的身上,暖洋洋的,鸟儿都在枝头打起了盹,参观蓬莱阁的客人却依旧络绎不绝,热情高涨。一个戴眼镜的青年高声吟咏着:“碧海万顷层层浪,丹崖雄俊步步高。蓬莱琼阁风光美,神州处处好河山。”我的睡意被他的激情一扫而光。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雅士登临蓬莱阁,挥毫泼墨,吟诗作赋,留下了千古绝唱,吸引了很多人慕名来访,蓬莱阁也因此累增文化积淀,名满天下。
蓬莱阁的一大奇观是海市蜃楼。但来蓬莱阁的人能有幸观赏到海市蜃楼的,真的是凤毛麟角,百不及一。我正思虑着今天的游客会不会赶上海市蜃楼的奇观,忽听到有人高声惊呼:“天啊!海市蜃楼!快来看啊!”一时间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整个景区,游客们都飞奔向蓬莱阁,一睹这难得一遇的人间胜景:水天一色的大海上,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城镇里云雾缭绕,楼台、亭阁若隐若现,奇树、怪峰如梦如幻,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大街上,衣袂飘飘的人影翩然走动,恍如神话中的仙宫。人们互相补充着自己目所能及的景象,奔走相告着这一天下奇观,比过年还要开心快乐。
自从我在蓬莱阁安家后,海市蜃楼已经出现过无数次了,但每次出现我都和第一次看到它的人们一样惊喜若狂。古时候,人们无法解释这样的奇妙景象,便都相信,在海的那一边,那里琼楼玉宇、仙乐飘飘,住着长生不老的神仙,于是才有了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的传奇故事。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已经知道了海市蜃楼形成的原理,但人们对这一人间仙境依旧是心驰神往,人人都以亲眼目睹这一真实又虚幻的瑰丽景象而自豪。
夕阳中的蓬莱阁被火烧云照射得通红一片,令人炫目,人们在意犹未尽中恋恋不舍地一步三回头,鸟儿也陆续飞回了巢中,只有我和同伴们一如既往地守护着蓬莱阁。
我是蓬莱阁上的一块石头,我静静地守护了蓬莱阁近千年,上苍赋予了蓬莱阁厚重的历史内涵,赋予了它神奇迷人的景色。我的责任就是和它同生死共命运,永葆蓬莱阁的文化魅力和感召力。
(文章作者:吴瑞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