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山东旅游

【中国·山东故事】家谱和辈分

新浪山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当我弟弟回老家把新修的家谱捎(请)回来的时候,我迫不及待的赶紧给妻子看(先拜),告诉她:你看看家谱标注着啊,你从咱们山东省的临朐县嫁到了咱们山东省东平县接山乡的苍邱村,你是我的妻子,法律的证明是红本本结婚证!家族认可你啊,就在家谱上的……虽系调侃,妻子在庄严的家谱前还是点了点头……

我们马上把家谱的一部分内容,拍照发给在外地的女儿,告诉她我们的家族修家谱既因循传统又有时代的创新,过去女孩子不入宗谱,现在她作为周家第八十四代也在新修的家谱里。

孩子还兴致勃勃的在微信上询问了好多,她居然非常关心的问起辈分的问题,这到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这是我们家经常调侃的聊天话题……

孩子出生八个月的时候,我们带她回老家去看奶奶,其实主要是让奶奶看看她。妻子抱着她在院子里玩,七十多岁的老邻居到我家串门,见我妻子,亲切的对妻子一口一个的叫大婶子,其语气啊自然诚恳,俨然称呼自己亲婶子一般,二十多岁的妻子那里见过这般世面啊,被一位七十多岁的白发苍苍的老者追着叫婶子,间或还出来一句“你老人家”。

妻子羞的连连摇手,为转移话题,指着老者领来的四五岁小男孩,对我女儿说“快看看,这个小哥哥……”

老者大惊,忙不迭说“哎呀,别介,别介,使不得啊,大婶子!你老人家千万不要这样说…这是我的外孙子…他辈儿小”,忙牵着小男孩的手,教导小男孩叫人,指着我妻子“ 快,叫老姥娘”指着我八个月的女儿“快叫,这个是姑姥娘”。

妻子虽经我进行乡俗家风的提前教育,有过思想准备,但还是弄一个手语无措的……

女儿长大些以后,我们说起她八个月就被别人称呼姑姥娘的往事,觉得好玩,也非常的不理解。

我用自己知道的点滴常识,给她讲起辈分的事情:“辈分是底蕴深厚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辈分是用以表明同宗亲属、家族世系、血系秩序的命名字辈排列。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有曲阜的孔子、邹城的孟子。山东重礼、重行辈之序和长幼之别,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

“同宗同族即使不在一地、处不同年代,但是辈分是乱不得的,比如孔姓有“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的辈分排列,按此辈分,也就是说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孔祥熙,要称呼现在的北大教授孔庆东一声爷爷,而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辈分更小,是孔祥熙的同宗侄辈”。

女儿看我把民国人物、北大教授、体坛明星以姓氏和辈分为纽带穿起来,感觉到很有意思。

实际女儿也知道,多少年来远在海外各地的华人华侨,都不远万里回到山东认祖归宗,续修家谱,

老华侨即使子孙满堂,见到年小辈分长的本家人,也执晚辈之礼。

有一次孩子念我们家谱上的辈分排行,说我们家的辈分怎么与孔姓啊、孟姓啊的许多字是一样的啊。

我感觉责任重大,对孩子进行了一下传统教育:

“说来话长啊,当年周朝天子武王分封天下,地处太行山以东分封的诸侯国为齐国、鲁国,故山东又称齐鲁,简称为鲁”。

“你看到的,我们周家族谱是自周文王他老人家开始,文王老人家名姬昌,所以与姬姓同为一家。由文王始至今,你爷爷是第八十二代,爸爸是八十三代,到你啊,八十四代,你是女孩,过去是不入族谱的,可时代发展,修纂家谱也与时俱进了”……

“圣人孔子一生教书育人,一生致力于“克己复礼”,是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而“礼”为周礼。“亚圣”孟子则追随孔子丰富了儒家学说----圣人先贤们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如此说,我们家还是贵族后裔啊?”

孩子竟然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吓的我赶紧制止-----

“谦虚!谦虚!------低调!低调!-----”

怕孩子真的“不谦虚”我又紧忙加一句提示:

“你见过上下班骑电动车的贵族啊?”-----

孩子继续发问,乖乖不得了------

我对历史、家谱、族谱的知识有限,再追问下去要露馅的----

我还是等回家时候,在仔细问问熟知家谱知识的亲人和本家-----

(文章作者:周庆生)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