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师范学院承办的2025年山东省“人工智能+学科”骨干教师与新任教师示范性培训成功举行

教育
关注2025年9月26日至30日,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齐鲁师范学院承办,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组织的“2025年山东省人工智能+学科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小学语文)”与“新任教师示范性培训”在济南顺利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167名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和新任教师参加了为期五天的集中培训。齐鲁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孙洪兆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

9月26日下午,培训班举行开班仪式。孙洪兆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参训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齐鲁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师范教育特色及在教师培训领域的深厚积淀。他强调,学校作为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和“国培计划”精品项目基地,始终致力于服务山东基础教育发展。他指出,本次培训以“厚植师德·智慧赋能·跨域创新”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师德引领、智慧赋能、跨域创新”三大路径,助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能力。他希望参训教师珍惜机会,积极思考、深入交流,将培训所学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实际成效,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赵青、院长杜建彬、培训负责人杜林、班主任唐海亮参加开班仪式。
培训期间,学院精心组织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活动。林志芳、高旗、李瑞芹、谭金辉等多位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一线名师,围绕“人工智能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AI赋能教学设计”“智能备课与资源获取”“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教育家精神与师德修养”“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幸福”等主题,开展了系列专题讲座、案例解读、教学实训和名校访学活动。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互动研讨与成果产出,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和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本次培训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求、推动“人工智能+教师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学科优势,整合优质师资与课程资源,为参训教师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为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