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彩重阳 全国白内障日大科普】老花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如何治疗

商讯
关注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白内障作为中老年人群首位致盲性眼病,其治疗理念不再局限于“看得见”,而是向“看得清、看得舒适、看得持久”迈进。尤其对于一些同时合并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或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共病患者而言,更需要建立集“精准治疗、多病协同、个性化设计”于一体的综合诊疗方案。
值此人工晶状体国家集采政策实施一周年暨重阳佳节来临之际,为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在《“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中提出的“到2025年需持续提升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的号召,新浪健康联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孙兴怀教授,针对关于‘老花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如何治疗’进行了采访。

孙兴怀教授指出,对于同时罹患青光眼、白内障与老花的复杂眼病,治疗远非简单的“更换镜头”,而是一项需要精密规划的眼科“联合工程”。
核心治疗目标:
- 控制青光眼,保护视神经:青光眼导致的视神经损伤不可逆转,因此所有治疗必须以控制眼压、阻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为根本前提。
- 清除白内障,恢复清晰视力:在有效控制青光眼进展的基础上,通过手术去除混浊的晶状体,重建光学通路,改善视觉质量。
- 提升整体视觉生活质量:在达成上述目标的同时,尽可能优化术后视觉功能,帮助患者重返清晰、舒适的高品质生活。
关键诊疗策略在于手术设计及人工晶体的选择
个体化手术路径设计
- 对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手术本身可有效开放房角,常联合房角分离术,起到降压与复明的双重作用。
- 对开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手术亦能辅助降低眼压;若病情较重,可联合小梁切除术等经典术式或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实现更全面的眼压控制。
审慎的人工晶体选择
- 推荐使用单焦点或景深延长型等能提供高对比敏感度的人工晶体,以匹配青光眼患者可能存在的视神经脆弱状况。
- 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眩光、光晕或导致对比敏感度下降的衍射原理多焦点人工晶体,以保障患者在复杂病情下的视觉舒适与安全。
孙兴怀教授强调,面对老花、白内障与青光眼共存的复杂情况,患者不必过度焦虑。现代眼科已发展出成熟的联合诊疗策略,能够通过系统性的手术规划,在确保眼压安全的前提下,一次性解决多重视觉问题。他建议,中老年朋友应树立“早筛查、早干预”的科学防治理念,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或相关全身疾病的患者,更应定期进行眼底与眼压检查。在重阳佳节这个关爱长辈的日子里,愿每一位老人都能享有清晰、舒适的视觉质量,拥抱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