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刊文聚焦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引领职业教育新潮流

教育
关注2025年8月4日,《中国日报》刊发记者邹硕的专题报道《职业教育本科热度激增》,聚焦中国职业本科教育快速发展态势,并以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为典型案例,揭示其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实践导向培养模式,成为学生与家长心目中“就业稳、前景好”的优选教育路径。

这几年,中国职业本科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自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以来,全国已有87所职业本科大学。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自2019年开始招收职业本科学生以来,已培养了三届共一万多名毕业生,其中大多数人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中国日报》介绍,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副校长孙彤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三年,该校职业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年度招生人数已超过一万人,这充分证明了职业教育的强大吸引力。这种强劲的需求不仅推动了招生规模的扩大,还显著提升了该校职业本科专业的录取分数,录取分数线超过本科录取分数线20至40分。这一现象表明,职教本科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青睐。
“大多数年轻人及其家长选择职业教育是因为其就业前景更好。我们可以保证,我们所有有就业需求的学生都能在毕业后找到工作。”孙彤宇副校长的这番话,道出了职教本科热度激增的关键原因。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以其注重实践技能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广阔的就业空间。
“这里的学生非常务实。他们不是冲着大学名声来的;他们选择我们是为了学习实用技能并找到工作,”孙彤宇补充道。山东外事职业大学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了300多个职业培训中心,将课程与实践紧密结合,许多课程都围绕实践培训展开。这种“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掌握实用技能,从而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中国日报》介绍,封雯菁是该校应用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她于今年6月毕业,目前在北京一家新能源公司工作。她表示,与传统大学相比,职业院校更注重实践培训以及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知识应用,这为她顺利进入职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日报》作为中国国家英文日报,创刊于1981年,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作为国内外高端人士首选的中国英文媒体,《中国日报》在国际主流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报道被众多国外媒体广泛转载。
此次《中国日报》对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职业教育本科项目的报道,不仅为国内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职业教育发展的机会,也为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就与特色,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普及。
职业教育本科项目热度的激增,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人才需求结构变化而呈现出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凭借自身独特优势,逐步引领职业教育形成与普通教育并行发展、相互补充的新潮流。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的成功实践表明,职业本科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撰稿:李雨彤
图片:李嘉铭
通讯员:颜廷燕
责编:魏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