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为山东非遗皮影注入青春活力——记薛程文、邵裕涵、杜佳诺等学生团队的“双创”探索与实践

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023年9月,山亭非遗皮影戏传承人薛程文与曲阜非遗皮影戏传承人邵裕涵考入了泰山学院。自入学以来,两名同学一直积极探索激发非遗皮影戏传承新活力的途径。于是在2023年10月,以薛程文、邵裕涵、杜佳诺为首的一批青年学子组成了探寻非遗皮影传承之路的研究团队,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展开深入调研与创新实践,通过田野调查、数字化保护及文创开发等方式,为这一古老艺术的传承与活化提出新思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山东皮影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齐鲁文化的深厚底蕴,但随着时代变迁,其传承面临耗时长、活体传承难、商业价值低、传播面狭窄等挑战。薛程文研究团队以青年视角介入,结合文献研究、艺人访谈与实地考察,系统梳理了山东皮影的历史脉络与艺术特色。  

两年的时间里,团队先后走访泰安、济南、菏泽等16个地市,共101家单位和学校,了解了山东省内不同的皮影戏种类。薛程文表示:“我们不仅希望保存技艺,更想探索如何让皮影戏融入现代生活,让年轻人重新发现它的魅力。”  

团队创新性地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皮影保护领域。通过建立皮影数据库,利于数字化技术存储保护非遗皮影。目前,团队已完成三大山东省国家级非遗皮影戏(济南皮影戏、泰山皮影戏、定陶皮影戏)的存储工作,今后将会用这种模式继续进行山东省省级非遗皮影戏戏的数据库建设,未来也会推广至全国进行非遗皮影的保护和开发。                       

为扩大皮影戏的受众群体,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出以“哪吒”形象为代表的系列皮影文创产品。同时我们也利用XR新质传播技术,将皮影形象跳出平面,使其更为立体,并将这一技术传播至国外,白俄罗斯首席研究员对其皮影形象大加赞赏。

研究团队的行动不仅为山东皮影的保护提供了学术支持,更以实践探索出一条“高校+非遗”的创新传承路径。济宁市非遗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青年学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创造力,是非遗活态传承的关键动力。”  

基于对项目的研究,团队成员共获得6项专利,12项版权、42项软件著作权以及发表过5篇学术论文,参加2024年全国大学生新文科创新大赛获国家级银奖。值得一提的是团队的学术论文得到了新华社副社长袭艳春的肯定行批示。

未来,团队计划深化与文旅部门合作,推动皮影戏进景区、进社区,并利用短视频平台打造“皮影网红IP”,让千年光影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更耀眼的光彩。  

当“Z世代”与非遗相遇,传统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泰山学院学子用行动证明:青春的创新力量,正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写下充满活力的注脚。  

(通讯员:泰山学院党委宣传部  王磊斌)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