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烟台职业学院以实干担当谱写服务区域发展新篇章——托举学生人生 成为城市“动力源”

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5月12日,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烟台启动仪式在烟台职业学院拉开帷幕。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烟台职业学院拉开了一场“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的育人实践大幕——

从落地8个产教融合项目,到“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共建的思想浸润,再到劳模大师进校园的匠心传承、中韩合作办学的国际视野、东西部职教协作的责任担当——连日来,烟台职业学院用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教学实践,彰显了其紧贴地方人才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核实力。

作为职业教育的“佼佼者”,学校正以产教融合的深度、科教融汇的力度、多维育人的温度、职教出海的广度,矢志在服务区域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书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深化产教融合

与产业集群同频共振

职教因产业而兴,产业因职教而旺。在烟台职业学院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实训中心,交通工程系的学生正围绕着一辆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学习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实训课程。

交通工程系教师郝丽娜表示,去年学校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比亚迪携手共建产业学院,第一批学生已经到比亚迪实习,收到的反馈很好,很多学生获得了入职资格。“我们实训学的内容,就是工作上需要的技能,学生工作上手非常快。”像这样的场景,在烟职并不罕见。

“我们始终坚持‘产业链延伸到哪里,教育链就跟进到哪里’。”烟台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新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连续两年入选《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产教融合卓越50所”高职院校榜单的职教先锋,学校构建起“产业链-系部-产业学院”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机制,让教育链与烟台“9+N”产业集群同频共振——

携手园区,共建产业生态。牵头立项烟台黄渤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联动行业,创造共赢格局。发起成立现代国际物流、智能协作机器人、高端海洋油气装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运维4个全国性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2个省级、7个市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赋能企业,打造人才高地。与万华化学、比亚迪、中集来福士等行业龙头共建14个产业学院,订单培养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近90%。与一汽大众、东方电子、360数字安全等“标杆”企业开展合作项目,为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机衔接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数字化浪潮中,烟职同样抢占先机。投入50余万元搭建了省内第一个联合体线上平台——烟台市域产教联合体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企业需求,有效匹配人才、设备、技术等资源,以“数据跑路”实现“增值赋能”。目前平台已进驻企业700多家,注册学生2.7万余人,助力1600多名毕业生、120余家企业达成有效实习及就业对接。

  科教融汇谋创新

助企增产上亿元

在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成果展上,有一块大屏幕引起了在场嘉宾的关注。

这是烟台职业学院与北交新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智慧交通虚拟仿真创新中心,能够为烟台公交集团新能源公交车提供电池安全、GPS风控、用车行为、车辆运力监控等服务。“平台不仅能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安全保障,还能通过分析各项用车数据降本增效。”教务处副处长任丽芳表示。

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工匠,更要成为科技创新的“蓄水池”。近年来,学校统筹科研力量,依托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博士团队,建立了“科研团队(平台)-院系-学校”三级科研组织结构。通过“百名科技人才进百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00余项,建设研发平台49个,承担校地融合项目7项,累计科技成果转化额达2亿元,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5亿元,荣登“高职高专科研能力排行榜50强”。

去年,山东省科技厅公布2024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名单,烟台职业学院20个项目获批立项,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连续4年立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高职院校,立项数量和获批资助均位列省内高职院校首位。

专利转化的“逆袭”更彰显创新活力。学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0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3项,专利转化71项,专利转化收益到款额连年攀升。

一支既能站好讲台,又能做好科研的过硬人才队伍,是教育和科技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烟职聘任了110名国家级、省部级行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设校内“双能力”教师工匠人才队伍。目前,学校教师中有全国技术能手4人,山东技术技能大师3人,齐鲁首席技师1人,山东省技术能手9人,烟台市首席技师15人,烟台市技术能手36人,烟台工匠2人。

  多维视角育人

编织人才成长摇篮

当古老的舞狮遇上现代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烟台启动仪式上,烟台职业学院智能控制系师生给出了答案——他们自主设计研发的智能机械狗,带来了一场令人拍案叫绝的舞狮表演。

机械狗舞狮,不仅是一场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融盛宴,更是职业教育创新实践的有力见证。它向大家证明,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正用智慧和技术,为传统注入新活力,为未来开辟新道路。

智能控制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王润泽还和社团的伙伴们在成果展上带来了环境勘探机器人、物品分拣无人车、仿生机械手等作品。“我们在大一下学期去到了杰瑞集团、恒邦冶炼等企业,深入一线调研后,根据产业需求设计了这些作品,更好地为产业发展服务。”

实际上,烟职的人工智能教育早已突破课堂边界——

开展“AI赋能”行动,完成Deepseek大模型部署,设置AI通识课程,与华为共建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承担教育部重点领域试点项目7项,建成省级以上精品课程116门,入选国家规划教材18部……学校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初心当成了头等大事,尽可能创造条件培养产业所需人才。

智能制造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韩文灿深刻体会到了“技能改变人生”的真谛。通过在校的学习,他拿下了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第一名,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及荣誉60多项,其中有15项国奖、15项省赛一等奖。刚刚大二的他,就已经收到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面试邀请和6家央国企的offer。

思政教育的温度,也浸润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学校将5月设为“爱生月”,开展了成长对话、座谈会、体验日、影像展等主题活动,让爱与关怀在校园中传递,助力广大学子在温暖的环境中向新成长。从“一站式大学生社区”,到“书记有约”的面对面交流;从劳模工匠进校园的精神洗礼,到“大思政课”与博物馆的跨界联动,“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让学生成长有了立体维度。

5月16日,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暨“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共建活动启动仪式在烟台职业学院举行。启动仪式上,“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共建联盟发布倡议,将整合博物馆资源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力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学校坚持文化传承、资源共享、科技创新、数字赋能,聚力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博物馆思政育人新阵地,为烟台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培育德才兼备、胸怀天下、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烟台职业学院校长温金祥表示。

  服务“一带一路”

“职教出海”扬帆起航

5月19日,烟台职业学院岭南大学联合学院正式揭牌,今年9月份将迎来首批学生。联合学院汇聚双方优势资源,创新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新机制,重点培育“精通外语、通晓文化、熟练技能、视野开阔”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时间回溯到2024年7月,烟职与韩国岭南大学合作申报的联合学院获得山东省政府批复成立。“岭南大学联合学院不仅是烟台市高职院校中首个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是山东省高职院校与韩国高校携手共建的首个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它的成立为中韩双方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党委委员、副校长邵侠表示。

从“中巴教育合作突出贡献奖”到“‘一带一路’国际教育交流奖”等荣誉,烟职的“出海”步伐坚实有力——

主动服务玲珑轮胎、立讯精密等出海中资企业需求,建成巴基斯坦、塞尔维亚、越南3个“班·墨学院”,巴基斯坦、马来西亚2所海外国际学院,牵头成立中越职业教育共同体,吸纳中越90余家会员单位,打造“组团出海”职教品牌。

与奥威制冷、烟建集团、兴业机械等“走出去”企业合作共建海外培训中心(基地),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万人日;建成尼日利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马来西亚教师在华培训基地,开展来华教师培训,赢得了马来西亚职教委员会、尼日利亚国家技术教育委员会的高度评价。

文化交流的画卷同样绚烂。学校与加拿大萨省理工学院等40余所国外高校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先后选派7名教师赴加拿大、阿富汗等国家开展汉语教学,派出130余名教师赴俄罗斯、韩国、德国访学,160名学生赴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交流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烟台职业学院主动融入烟台市对外开放大格局,助力烟台市“国际零碳岛屿合作组织”建设,围绕“一带一路”、岛屿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化研究立项省级、国家级课题5项,并作为唯一高校代表在中国烟台-太平洋岛国零碳合作对接见面会上推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方案。

从黄渤海之滨到“一带一路”沿线,这所职教龙头的探索,不仅为区域经济注入了人才动能,更向社会传递着一个清晰的信号:职业教育,同样能托举起学子大写的人生,同样能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源”。陈新姿表示,烟台职业学院将扛起服务地方发展的时代重任,全面践行初心使命,全面深化治理体系改革,全面提升综合办学能力,推动职业教育更好、更高质量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