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脉动中的青春解码:济南二中研学团探秘黄河文化七重奏

教育
关注

春日晨光洒在济南黄河文化展览馆的琉璃瓦上,2023级3班、16班学子踏进展厅,开启七大主题展区的文明破译之旅。从史前治水到数字黄河,学生们的目光在七千年文明长卷上刻下新的注脚。

七大展区:解锁文明基因链
在“文明之源”展区,各类史实资料重现先民驯服洪水的场景,学生们手持感应器“疏导”虚拟河道,水位线随着手势起伏。转入“红色丰碑”展厅,老照片呈现了沿黄军民的严密防守,战胜了历年的大洪水和严重凌汛。在消除水害的同时,黄河水沙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沿黄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目“唯富一套〞的黄河,正在为济南人民呈瑞造福。

主席足迹:柳荫下的精神坐标
毛泽东手植柳的绿荫下,学生们比对着1952年视察照片与实时水文数据。当发现当年测量的含沙量数据已被镌刻成青铜地砖时,几个男生蹲身触摸凹凸的数字,指尖划过“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立体铭文。

烈士丰碑:波涛里的热血编码
泺口九烈士纪念碑前,晨露在浮雕姓名上折射虹光。当看到烈士当年守护的渡口已成候鸟天堂,有的学生深情地记录下这些片段,将两段影像拼接上传,配文“这盛世如您所愿”。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黄河的巨大变化,昭示着人民治黄的巨大威力,见证了人民治黄事业不断开拓前进的坚实足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