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业大学举办“非遗愈场·五感生活节”:打造“AI+非遗+心理疗愈”育人新范式

教育
关注4月27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第三届黄河非遗进校园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季正式启动。活动以“非遗愈场·五感生活节”为主题,开创性地将传统文化、人工智能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构建出“文化浸润+AI赋能+心理疗愈”的立体化育人新模式。

非遗五感疗愈:传统文化激活心灵能量
活动通过“视听嗅味触”五感体验设计,让非遗文化成为心理疗愈载体。京剧脸谱绘制成为人格探索的镜像,竹编风铃制作转化为情绪释放的媒介,香囊调配升级为神经放松疗法,茶道体验升华为心境修炼课程,情绪手串DIY则构建起情感表达的符号系统。这种沉浸式体验让非遗技艺从文化传承载体转变为心理健康干预工具,实现“以艺疗心”的创新实践。
AI辅导员亮相:智能科技构建心灵守护网
本次活动,AI辅导员“齐小思”成为一大亮点。基于自然语言处理与情感分析技术,这位“数字伙伴”既能进行实时心理疏导,提供个性化建议;又能深度解读黄河非遗文化,带领师生虚拟体验传统技艺。AI技术的应用既拓展了心理服务的时空维度,又创新了非遗传承方式,形成科技赋能下“心理疏导+文化传承”的双重服务模式。

多元互动体系: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圈
活动现场形成“专业指导+朋辈互助+自助成长”的完整体系:心理委员发挥同龄人共情优势,提供温暖倾听;科普手册与趣味测评构建自助学习系统;特别是将非遗知识问答与心理科普有机融合,实现文化认知与心理素养的同步提升。这种多元互动模式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科普途径。
此次活动开创了“非遗活态传承—AI智能介入—心理素养提升”三位一体的育人路径。该校学生处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三者的融合创新,通过建设文化育人新范式,让黄河非遗真正“活”起来,使心理教育真正“动”起来,为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提供可复制的“工大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