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滋兰树蕙 | 启智润心,培根铸魂——走近济南大学丁广乾教授

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个人简介

姓名:丁广乾

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职称:副教授

丁广乾,济南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新能源发电并网控制、智能电网控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荣获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山东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大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被授予山东电机工程学会“五四”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学生说:“我们也有‘别人家的老师’!”

学生对丁广乾的课堂赞不绝口,其主讲的《走近电力工匠》“一课难求”,甚至还吸引不少其他学院的学生前来“蹭课”,“出勤率”居高不下,“抬头率”自不必说。

“等到大三,上丁老师专业课时,就更能体会到什么叫做‘名不虚传’了!”2019级学生郭庭悦说,“在《电力电子技术》课上,丁老师通过引入实际工程案例、创设情境、鼓励探究,将课程理论体系、课程实践和技能训练、辩证思维、优秀学长励志故事、科学家生平事迹、电力科技新发展、电力产业新成果、国家发展战略等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在增长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我们发现、分析和解决电力变换复杂问题的能力,将技术服务人民和技术强国的家国情怀深深植根在我们心中。”

现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徐鹏同学(我校2020届毕业生)说到:“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式、探究式教学,强化辩证性思维的培养,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内驱力,鼓励我们去发现自我、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这些都对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让我对未来充满自信!”

同时,丁广乾也将科学严谨的探索精神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中。“每周,丁老师都会组织研究生召开研讨会,一起探讨所遇到的问题,研究可行的技术方案。在科研能力的培养中,丁老师坚持个性化培养,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对于不同科研基础的研究生,开展针对性的培养,对我们今后的深造及职业生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真正在科学研究中践行了创新育人。”这是研究生侯建中对丁老师的评价。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丁广乾荣获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山东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大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实现了我校在国家级教学比赛中的历史性突破;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服务社会项目10余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30余篇;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山东电机工程学会“五四”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丁广乾的学生们自豪地说:“我们有了‘别人家的老师’!”

同事说:“他好像天生就是做老师的料儿”

教学中,丁广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

电力电子教研室的陈芳副教授说:“为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育人模式,收集大量电力电子工程案例,构建课程知识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思政案例库,创建了思政案例浸润式、项目研讨式、专题辨论式等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他还邀请知名学者和优秀校友为学生传授经验、答疑解惑,充分发挥了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营造了课上课下全程“浸润式”学习环境,保证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促进,实现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提质增效。”

当得了良师,也要做得了益友。良师基于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益友却更需要情感的付出。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刘璟老师说:“丁广乾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中坚持以育人为核心、突出思想引领、紧抓学风建设、推进管理创新、注重分类指导、强化精准帮扶。丁老师通过班会、座谈会、微信群、QQ群等方式与学生真诚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丁广乾每年都会把学校发放的班主任津贴用于资助班级家庭困难的同学购买车票,让同学们平安回家过幸福团圆年。他用真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让师生成为了朋友,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丁老师积极开展协同育人课程,作为电力电子技术虚拟教研室负责人,联合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甘肃省陇东学院等20余所院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优秀教师、学术大咖、行业专家构建了多校联合、校企合作、交叉融合的虚拟教研室,创新基层教学组织教研模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探索突破时空限制的多学科交叉、跨校、跨地域合作模式和“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多样的教研运行模式,形成了虚拟教研室建设和运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范式。他还带领虚拟教研团队,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和运行模式,探索交叉融合、协同育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持建成的《电力电子技术》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山东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MOOC、超星知识图谱AI课程、济南大学人工智能交叉课程各1门,主持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主编新工科建设教材1部,支撑了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协同育人。”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负责人程新功教授说。

自己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名共产党员,

本身就是一面旗帜”

济南大学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工作,在学校构建的“三全”育人格局下,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思政深度融入课程体系,打造了课程群思政育人新模式,建立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常态化育人机制,促进了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协同的课程群思政育人体系的形成。

丁广乾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名共产党员,本身就是一面旗帜,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以实际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在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参与到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中。”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丁老师积极向优秀前辈老师们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努力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如果说思政课的价值塑造重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阐释的显性教育,那么课程思政中的价值塑造则重在学生知识构建和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使对学术的志趣与科技报国的情怀在学生心中扎根生长,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一门课只有在知识构建与能力培养方面有着坚实的基础,学生才能在增智强能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学术的乐趣和价值所在,进而将对专业的认同内化为责任感和使命感,并自觉参与到技术服务人民和科技报国的实践中,我们才算真正践行立德树人。”丁老师如是说。

从事教育十六载,丁广乾始终坚守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贯穿于每个育人环节,用心去点燃学生的崇善之心、浩然之气、智慧之光、理想之灯,实现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育人效果。丁老师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词汇描绘了他的愿景:“希望同学们能将知识的电转化为信念的光,在温暖自己的同时,还能照亮他人!”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