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中华传统工具设计价值传承与创新人才培训开班仪式在青岛理工举行

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7月1日上午,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学校主办、艺术与设计学院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华传统工具设计价值传承与创新人才培训”,在市北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开班仪式。

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郭建锋出席开班仪式并致欢迎辞。特邀嘉宾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特邀副会长、武汉理工大学汗青艺术馆馆长、艺术与设计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导陈汗青,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美术与设计》常务副主编李立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青岛市文联主席、青岛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绍波,青岛市手工艺协会会长鲁汉,青岛大学民间艺术美学馆馆长侍锦,青岛大学教授、博导张成义,国家艺术基金监督专家、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宏文,国家艺术基金监督专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王俊涛,国家艺术基金监督专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宝珠,青岛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赵博,青岛酒店管理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朱广丽,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刘卫国等出席开班仪式。党政办公室、人文社科处、艺术与设计学院相关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朱宏轩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学员、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代表参会。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波主持仪式。

《中华传统工具设计价值传承与创新人才培训》项目面向全国范围内的高校设计专业教师、青年设计师,立足于传统工具设计价值和工匠智慧,以培养一批艺术理论扎实、创新理念和设计能力突出、对传统工具设计价值能够深入挖掘并继承创新的高端设计人才为目标,推动传统工具设计价值在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承和创新转化。

郭建锋在致辞中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学员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国家艺术基金对学校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艺术与设计学院在传统工具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服务的创新性工作,将严格按照国家艺术基金管理办公室的要求,通过名师加金课,强实践、厚人文等方式,高质量的完成项目任务,培养一批艺术理论扎实创新理念和设计能力突出的高端设计人才。

王绍波指出,朱宏轩教授团队以工具设计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揭示中国传统设计对于世界设计所具有的典范意义。当下年轻一代普遍对于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的认同感较弱,对传统工具设计的历史知之更少,这种现状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项目在培养设计师和设计研究者具有敏锐的创新设计思维的同时,更是突出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意识。

人文社科处处长郭印表示,中华传统设计文化研究一直以来是学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学术研究方向。尤其是2021年获批山东省高校传统文化基因数智设计文科实验室,为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传统工具作为中华设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价值是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介入新时代社会生活、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基础性研究内容。

鲁汉在致辞中指出,传统工具既是匠心制造的体现,也是匠心传承的重要载体。山东作为百工之祖鲁班的故乡,鲁班的工匠精神也在勤劳智慧的山东人、山东工匠之间代代相传,这都为项目的有序推进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物质资源。同时,作为项目的协办与合作单位,青岛市手工艺协会和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一直保持着深度合作。共同成功合作承办了青岛手造节、手工艺术家进校园,以及中华墨斗珍品收藏展等重要文化活动。

授课专家代表侍锦表示,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本次项目是青岛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学科发展中,全方位进行的一次新的尝试。中华传统工具设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战略发展、国家文化发展、国家文化建设以及实现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实现文化自信,如何将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推向世界,也是当代高校应尽的使命和担当。

项目负责人朱宏轩从组织申报与学员遴选、项目背景与选题依据、教师团队与项目实施等多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学员介绍了项目情况。他希望通过本次项目,能培养出一批具有中国智慧、国际视野的、具备“原始创新”能力的专业设计研究与创作领军人才,并发挥其影响作用,辐射带动更多的设计人才关注传统工具设计研究和创新转化。

项目学员代表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赵辰龙对国家艺术基金及青岛理工大学为大家搭建的珍贵学习与交流平台表示了感谢,并期待通过本次培训系统的学习,提升设计理念,拓宽设计思路,将中华传统工具设计的智慧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

在与会人员热烈的掌声中,郭印为项目总督学和授课专家颁发聘书。

本次培训经过业内专家组的层层选拔、并报送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审批,最终从120人中确定录取学员30名参加本次培训。学员来自全国14个省市地区,均是已经具备相当的专业素养,在各自专业学习或工作实践中取得一定成绩的青年设计人才。学员中还有21位共产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在开班仪式上重温了入党誓词。

本次培训包括传统工具设计价值研究、传统生产方式研究、传统工具设计基因及数字化转译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传统工具蕴含的设计方法,带领学员将传统工具美学与现代工艺技术相融合,并在为期30天的集中培训及后期制作中完成设计创作,务求推动中华传统工具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撰稿:朱宏轩、张亚孺;审核:孙波)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