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数”说专业,“智”面未来丨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数字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培养适应和引领数字时代发展的未来财经人才,山东财经大学启动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421’行动计划”,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现推出山东财经大学“‘数’说专业,‘智’面未来”系列,展现各专业建设新风貌。本期一起走进会计学院!

一、学院简介

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目前有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办学层次,其中:本科分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和资产评估4个专业;硕士分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学术硕士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专业硕士有会计、审计和资产评估;博士有会计理论与方法、财务管理和审计理论与方法三个研究方向。

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和资产评估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2020,202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B+(2018),是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点(2018)、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点(2020)。会计学科被教育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先后评定为省级重点学科(1991)、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999)、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2002)、省级品牌专业(2006)、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泰山学者”设岗学科(2008)和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010)、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财务管理是国内首批设立的本科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2009)。会计学院拥有会计学(2006)、财务管理(2012)两个省级教学团队;拥有国家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7)、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互联网+会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7)和“行为会计高校实验室”(2017)。

师资力量

会计学院现有教职工148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教授33人、副教授6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83人,海外留学访学背景教师达45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社会名家1人、博士生导师10人。逐步建立起一支由高端人才引领、学科带头人为主、中青年学术骨干为基础的,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充满活力、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合作意识和具备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成为山东省重要的会计(财务)人才培养基地。

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学》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同时入选财政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公司理财(课程群)》、《中级财务会计》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主持国家“两金”课题、教育部及省级重点课题60多项,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中国管理科学》、《南开管理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多部。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各种奖励20多项。

毕业生跟踪调查

学院通过对5年内所有毕业学生跟踪调查,就业去向有19.23%为政府机关,17.31%为事业单位,35.58%为国有企业,15.38%为非国有企业。通过对近30年毕业学生跟踪调查,毕业后5-10年有22.86%晋升到单位中层,毕业后10-20年有40.28%晋升到单位中层,9.03%晋升到单位领导层。接近90%的毕业生能够在入职3年内获得职务晋升或者加薪。

二、专业介绍

会计学专业

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在山东省内设立最早、办学底蕴最深厚、认可度最高,先后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首批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是山东省首个会计学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学校首批采用硕博连读和硕博贯通培养模式的专业。

会计学专业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学缘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3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9人,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2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财政部首批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1人,博士生导师10人。会计学专业现有9个专业教学团队,经过多年建设,已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省级思政示范课程,2门“山东省精品课程”,1套国家级规划教材,1次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培养目标

会计学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新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校发展定位,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等交叉学科基础知识,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毕业生可胜任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会计及相关工作。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基础、融合的实践能力、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广阔的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高质量人才。

专业特色

1、厚基础、重技能、宽知识、高素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突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

2、面向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依托社会实践基地、战略合作企业等,通过深化校企合作,设计和实施数字化课程,形成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突出“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特色。

3、面向数智化背景下“新财经”人才需求,推进专业、课程建设的数智化转型升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跨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强化培养学生知识思维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学术研究能力,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

4、强化专业英语以及学科前沿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掌握国际前沿的学科理论知识与方法,结合国外访学、国外学分互认,实现会计教育的多元化和国际化,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外语沟通能力和国际文化基础,突出“外向型”人才培养特色。

课程体系

会计学专业分会计学、会计学(国际会计实验班)、会计学(智能会计方向班)三个方向,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分别设计了不同的课程体系。

1、会计学专业的课程按内容分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和独立实践课程模块。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类,其中必修课包括通识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实践必修课,选修课包括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选修课。总学分155分,其中必修课108分,占总学分的 70%;选修课47分,占总学分的30%;实践教学39分,占总学分的25%。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核心课程为: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会计、金融学、统计学、经济法、税法、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职业道德等。

2、会计学专业(国际会计实验班)课程按内容分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和独立实践课程模块。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类,其中必修课包括通识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实践必修课,选修课包括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选修课。总学分155分,其中必修课108分,占总学分的 70%;选修课47分,占总学分的30%;实践教学39分,占总学分的25%。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核心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会计(双语)、金融学、统计学、经济法、税法、中级财务会计(双语)、成本与管理会计(双语)、高级财务会计(双语)、财务管理(双语)、审计学(双语)、会计职业道德等。

3、会计学专业(智能会计方向班)的课程按内容分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和独立实践课程模块。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类,其中必修课包括通识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实践必修课,选修课包括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选修课。总学分155分,其中必修课109分,占总学分的70%;选修课46分,占总学分的30%;实践教学47分,占总学分的30%。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核心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智能财务共享、大数据与智能财务决策、python数据分析、会计职业道德等。

其中,在现有课程体系中,通识课为培养学生的基本价值观、方法论、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等提供了必要保障,对于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人生定位、职业规划、道德修养等起到基石作用。学科基础课为学生提供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专业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理论和方法准备,并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任选课,在保证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学会在更深入的专门知识领域内进行理论分析和技术应用的能力,并体现改善知识结构、了解专业前沿、增强学习自主性、培养研究创新能力等要求。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则旨在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观察分析能力和多方面和适应能力。

首先,按照协同创新的培养理念,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在会计学专业全部学分中,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学分分别占到32.5%和21.25%(2019级为41.3%和27%)。既保证了数学、外语、计算机等通识课程的课时,又保证了管理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基础课课时。既设置了学生在自我认知、价值判断、思维创新、审美体验、科学精神、生命关怀、社会责任、国际视野、沟通表达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课程,又设置了金融学、统计学、税法、经济法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这有利于学生拥有广阔的视野和扎实的基本功底。这种“宽基础”的人才培养方式为创新思维的迸发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也为交叉学科和多领域交叉研究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在大学三年级或四年级时可以选择主体需求的结合点,搭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资源整合平台,提高大学生自我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优化课程体系,加大选修课程比例,突出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通过精简专业课程,大幅度提高了选修课在培养课程中的比例。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突出课程体系的先进性、适应性。在全部155个学分中,学生可自主选择的学分占到51%(含实践教学,2019级为31%),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25%。课程体系的优化是由导师委员会、企业专家以及用人单位共同研究确定课程体系的设置,使其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第三,紧跟学术前沿,关注行业新成果,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企业内部控制》《会计准则动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评析》等课程。在课程大纲编制过程中,我们强调紧随会计准则、审计准则、财务通则、内部控制、税法、经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变化,及时充实教学内容,并请相关专家及时作讲座,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及深层次的修订原因。

就业前景

学院建立了毕业生跟踪统计制度,以2023届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为例(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共计395人),升学人数115人(含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15人),占比29.11%,出国人数18人,占比4.56%,就业去向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大中型国有企业(集团),国家、省、市、县公务员。

近三年考取研究生的去向主要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以及布里斯托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昆士兰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曼彻斯特大学、诺丁汉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等国外名校。

近三年推免研究生的去向主要包括: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湘潭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以及悉尼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罗切斯特大学等国外学校。

财务管理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设立于1994年,是国内第一批开设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2009年获得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招收财务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职称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财务管理教学团队于2012年获评为山东省教学团队、山东财经大学教学团队财务管理专业现有任课教师34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财政部部属院校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高层次人才1人,山东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1人,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学术类)6人,其他省部级以上高水平人才7人,以及校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教学能手4人,课程思政优秀教师1人。

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学校发展定位,培养满足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从事财务管理及其相关工作,具备科学精神、人文修养、国际视野、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宽广的经济管理知识、系统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扎实的财务管理实践技能,熟悉数智化财务管理新模式、新技术,具有较强沟通能力、智能财务信息分析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复合创新型人才。

专业特色

坚持厚基础、重技能、宽知识、高素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突出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

1、课程体系注重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相衔接,利用学科优势和各类实验平台,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才能,重点培养学生的财务决策支持和管理控制能力,突出“应用型”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特色。

2、利用学科优势和各类实验平台,强化课堂案例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管理学、经济学的交叉思维模式,全方位构建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即数字化时代的“综合能力实践”“专项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实践”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复合型”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特色。

3、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团队意识、表达能力、国际视野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有时代性、开放性等特点,积极顺应数智时代发展潮流,适应财务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突出“创新型”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特色。

课程体系

课程按内容分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和独立实践课程模块。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类,其中必修课包括通识必修课、通识选择性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实践必修课,选修课包括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选修课。

核心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管理会计、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财务决策系统、财务案例评析、智能财务分析可视化、大数据与智能财务决策、商务大数据智能分析等。

  就业前景

近三年考取研究生的去向主要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以及布里斯托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昆士兰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曼彻斯特大学、诺丁汉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等国外名校。

近三年推免研究生的去向主要包括: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湘潭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以及悉尼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罗切斯特大学等国外学校。

审计学专业

山东财经大学审计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学科支撑优势显著。山东财经大学1986年招收审计学专科生,1989年招收审计学本科生;1993年会计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展审计方向研究生培养,2011年设审计学硕,2014年设立审计硕士专业学位、在会计学博士点设审计方向。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审计学专业在软科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为A类(全国第八位),工商管理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等级为B。审计学专业涵盖四个方向,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生态文明审计、大数据审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相关精神,将课程体系科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培养具有深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基础,具备扎实的审计学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掌握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底层逻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及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和良好职业道德的跨学科审计专门人才。毕业生可胜任在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中介组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审计及其相关工作。

专业特色

课程体系注重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相衔接,利用学科优势和各类实验平台,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决策才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审计决策支持和职业判断能力,突出“应用型”高级审计人才培养特色。

1、依托社会实践基地、战略合作企业等校所(企)联合培养,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学术训练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

2、具有时代性开放性等特点,增设了Python数据分析、智能审计、智能财务决策、智能财务分析可视化、智能财务共享、行为财务学等课程,以适应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下智能财务平台的运用,重视掌握智能审计技术的复合型、中高端审计人才的培养;

3、深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政元素,融“内诚于心、外信于人”学科价值观入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诚信服务”的职业素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为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人才队伍提供教育支持。

  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经济法、税法、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运营决策、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治理、审计学原理、企业财务审计、内部审计、智能审计、审计理论等。

  就业前景

近五年,学校审计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其中77%就职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考研升学率较高,每年均有优秀学子考入中央财经大学、山东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

  资产评估专业

山东财经大学的资产评估专业设立于2005年,是全国最早开设该专业的6所院校之一,2011年获得资产评估专业硕士招生资格。本专业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评为2015-2016年中国大学资产评估专业第一名。2020年成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位列“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4名,评级为A。2022年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根植齐鲁、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发展定位,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应用型资产评估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1:毕业生能够胜任政府、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等各种组织,特别是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等现代智力服务业,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的资产评估、资产管理和财务工作。

培养目标2:毕业生具备资产评估及管理的知识体系,能综合运用经济、管理、法律、统计和计算机知识解决资产评及相关领域的复杂问题,特别是熟悉以服务资本市场和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的评估业务。

培养目标3:毕业生创新能力突出,适应社会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要求,持续更新知识和技能,特别是能采用新兴数智技术处理新型资产评估、管理和咨询业务。

培养目标4:毕业生具备发展潜质和领导能力,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特别是能在团队中发挥重要或主要作用,快速成长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主要负责人。

培养目标5:毕业生兼具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特别是能在跨文化背景下,服务中国发展,立足本土情境,践行人类共同体理念,从本专业的角度贡献中国智慧。

  专业特色

本专业契合国家和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依托传统优势支撑学科群,以企业价值评估为根本,凸显绿色评估、智能评估。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以培养服务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估专业人才为责任。本专业注重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擦亮育人底色,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贯穿课程体系始终,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人才。

2、以培养专业知识扎实、职业能力突出的复合型评估人才为目标。本专业以系统的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和审计学专业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完整的资产评估知识体系为支撑,以扎实的财务报告目的评估、无形资产评估的专业技能为核心,兼顾专业教育与执业教育,在传统课堂讲授的基础上,辅以现场观摩、计算机模拟与情景模拟、实验室操作以及企业资源规划模拟训练等多种方式,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评估事务处理能力以及内外关系协调能力,增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能力。

3、以深化校企合作,打破高校与企业间的人才培养“边界”、为新旧动能的转换提供评估人才支撑为导向。与国内、省内多家排名居前的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多家工商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为学生提供社会实习基地。同时,定期邀请社会各界成功人士来校做学术报告,开拓学生视野,强化师生对资产评估专业的现状及其未来的认识。

4、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高层次国际化评估人才为重点,重视加强对外交流,同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的院校建立有合作关系。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及学分学时分配。本专业主干学科为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核心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会计、金融学、经济法、税法、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原理、企业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不动产评估、数据分析等。

课程按内容分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和独立实践课程模块。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类,其中必修课包括通识必修课、通识选择性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实践必修课,选修课包括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选修课。总学分155分,其中必修课114分,占总学分的73.55%;选修课41分,占总学分的26.45%;实践教学45.9分,占总学分的29.61%。

  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可胜任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等各种组织的资产评估、资产管理工作和财务工作,特别是提供资产评估、咨询和司法鉴证等智力服务的资产评估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围绕资本市场提供各类服务的银行、信托、保险、证券、期货、基金和租赁等金融服务业。在校生积极参加全国资产评估师考试,由于在专业设置上贴近市场的需求,注重抓办学质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此资产评估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有很强的竞争力,近几年毕业生一直比较抢手。历年来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政府、事业单位、国企、银行、投资类机构、评估机构等部门。

资产评估专业学生考研比例较高,学生每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及其他国内一流高校或研究机构继续深造,同时,每年还有一部分同学考入世界知名大学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杜兰大学(美)、迈阿密大学(美)、多伦多大学(加),悉尼大学(澳)等等。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