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滨医入选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教育
关注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布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滨州医学院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这是继今年6月滨州医学院获得“全国首批健康学校建设单位”以来,再获国家级试点建设单位殊荣。
近年来,滨州医学院围绕学生健康素质发展和急救教育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既具有医学高等院校特色,又能够服务师生、社会急救人才培养的急救教育培养体系。
不断完善急救教育普及工作机制
学校积极发挥作为医学高等院校的优势,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标准、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指南、校园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等,强化师资建设,完善急救教育和急救设施的配备。




在校医院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
开展日常师生健康管理,重点关注和关心特异体质、特定疾病学生,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完善急救教育育人课程体系
面向五年制临床医学类专业医学生开设专业急救医学、儿童急救、老年护理学(含急救)、急救在身边、现场急救知识与技术等5门课程;面向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现场急救知识与技术”;同时,学校在中国大学MOOC课堂建成了《急诊医学》课程,推进学生掌握急诊处理临床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应遵循的急诊流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将大学生急救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和学生军训
面向全体新生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邀请外科学总论教研室和附属医院专家通过理论讲授、操作示范和实操指导等方式,使新生了解应急救护知识,掌握应急救护技能,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新生教育培训普及率达100%。





积极开展各类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实践服务活动
开展“党建+急救知识讲座和急救技能培训”活动,在驻地社区、人群中开展心肺复苏、消化系统疾病、女性健康等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山东省南丁格尔志愿服务团-滨州医学院服务队”,成立学生社团“紫荆花协会”“滨海天使在行动”,组建“紫荆花急救服务队”,走进社区、消防部队、小学等地进行急救知识技能宣讲。近三年,学生志愿服务总人次达20000多人次,服务总时长达200多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