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交通运输研究(上海)论坛在青岛理工大学举办
如何促进我国交通运输数字化智能化加速发展?2023年11月3日至4日,青岛理工大学承办,合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协办的第十二届交通运输研究(上海)论坛(简称TRF)在青岛嘉年华大酒店召开,来自全国49所高校、12所企事业单位共计230多名交通领域的学者参加会议,围绕“数字交通,智慧交通”展开学术讨论,交流分享前沿的创新理念与科研成果。
本届交通运输研究(上海)论坛旨在从学术理论和工程技术角度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建设与发展进行自由探索,探讨和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为构建更加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交通体系提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对重大交通问题进行重点讨论,形成服务于社会的研究成果,为交通运输领域研究者提供交流和发展的机会,增强交通领域人才的培养。
开幕式上,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在泉在致辞中介绍了青岛理工大学交通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学校在助力交通强国中取得显著成效。他表示,学校将依托交通运输研究论坛这一平台,紧密合作和协同创新,探索交通运输发展新途径。
主旨报告中,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凌建明教授就我国机场道面设施管理与智能化作了报告。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青岛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凌贤长以锚索施工与失效问题提出了预应力锚索快速高效施工的关键技术。长江学者、国家级人才、TRF联合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陆键就目前道路数智化的难点进行讲座,提出道路数智化对交通相关领域和交通运输学科的未来影响。国家杰青、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院长李利平指出,聚焦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智能运维,开展智能装备技术与工程探索对于推进隧道基础设施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青年长江学者、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杨敏在“综合交通联程出行服务研究与探索”讲座中表示,构建综合交通联程出行服务技术是综合立体交通网多网融合和旅客出行体验提升的关键支撑。国家级人才、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侯东帅教授分析了目前UHPC在应用上存在的限制及问题,展望了UHPC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大会设立了“交通规划与基础设施”“智慧交通与出行服务”“智能网联与数字孪生”“交通安全与交通行为”“智能载运工具与装备”“优秀硕博学位论文评选论坛”等6个分论坛,来自各界的56名专家分别作了学术交流报告,与会学者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评选出4篇优秀博士学术论文和7篇优秀硕士学术论文。
TRF 联合创始人、同济大学陆键教授在闭幕式上分享了十三年来交通运输研究(上海)论坛在交通研究创新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并从加强交通学科建设,拓展与国企合作领域、塑造企业党建品牌,以国企党建新鲜实践反哺教学、科研等方面对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介绍。青岛理工大学潘福全教授代表第十二届承办方与第十三届主办方上海理工大学代表交接会旗。
本次论坛为交通领域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前沿、开放的交流平台,加强了交通运输领域产学研各方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凝聚交通运输领域的研究力量,加强交通运输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推动交通运输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撰稿:刘治江、孙成玲、潘福全,审核:侯东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