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与附属学校联手打造“教育家书院”
在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面对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面对新高考、新课程的新挑战,面对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需求,济南大学基础教育中心与附属学校联手打造具有大学特色的教师培训与发展的“教育家书院”,构建“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设计”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旨在培育一批扎根学校沃土、具有高尚教育情怀、成熟教育思想、独特教育风格的教育家型教师,在济南市乃至山东省范围内形成了较强、较广的影响效应。
一、锚定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成为影响学生人生的“标杆式人物”
在教育实践中,中小学普通教师与教育家型教师之间存在职业理想、创新精神、知识结构、科研能力等方面的显著差异。“教育家书院”以附属学校(舜文)为试点,致力于为济南大学师范专业实习生开展自主学习、研讨交流、实践探索、项目与课题研究等提供各类帮助,帮助实习生突破成长阶段的瓶颈,由初职走向成熟,成为影响中小学生人生的“标杆式人物”。同时,“教育家书院”着重完善了基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面对不同问题的模块化专业发展课程和“书院式”校本研修体系,以“发现”作为工作方法、以“记录”作为推进方式、以“激励”作为评估策略、以“课程”作为研修平台,不断创新组织形态、丰富活动载体,有效促进了济南大学实习生的专业发展和持续成长。
二、构建紧密型教师成长共同体:聚焦育人关键问题的解决
组建导师成长共同体,解决各年级教育共性问题。为回应附属学校不同年级教师的培训发展需求,“教育家书院”通过个别访谈、追踪观察等方式,及时、深入、持续地收集并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细致分析教师的个别化诉求,并通过过程性记录、及时性表扬、终结性奖励等方式,构建起“书院式”的校本研修评价机制。同时,“教育家书院”还协助各年级通过“导师联盟”“教研组师带徒”等工作机制构建起导师成长共同体,并采取读书研讨、实践反思、分享交流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间的互动交流,先后有24名教师获得国家、省市级基础教育教学奖项。
成立各类型教师工作坊,提升选课走班背景下教师的全员育人能力。“教育家书院”充分调动大学的专家资源,邀请济南大学文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科与技术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的专业教师结合自身的学科专长牵头组建,围绕学校从教到学的转型和“双减”任务要求,就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痛点开展项目研究,先后建立了“卓越教师工作坊”“过程性评价工作坊”“高端教师工作坊”等,为教师们搭建更高的成长平台。在此过程中,无论是济南大学还是附属学校的教师,都实现了专业精神、专业修养、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三、丰富教师短程研修模式:促进教育成果的转化推广
依托案例分享提炼实践智慧。“教育家书院”开展每月度的“从教到学”成果分享会,鼓励附属学校教师们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通过案例分享的方式进行深度交流,邀请济南大学相关领域的资深教师或市区级专家进行实时点评,通过多元视角的反馈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同时,面向全体教师举行育人案例征集评比活动,鼓励教师们围绕学年内的教育痛点,通过写作的方式陈述问题、分享策略(工具)、反思成效,在此过程中也“晒”出自己的教育智慧。
依托“专家进校园”引领教师成长。“教育家书院”以教育家的素质标准为指针,关注课堂真实情境的创设,把握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统一,先后邀请济南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文学院、美术学院、商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专家教授为附属学校(舜文)师生开设了“哥德巴赫猜想与追梦人陈景润”、“谜一样的李白”、“《鹊华秋色图》——赵孟頫笔下的济南之美”、“职业素养与阳光心态”、“教研课题的凝练和设计”等学术前沿类、兴趣拓展类讲座,帮助教师将专业发展升华为自由的学习过程。
四、实施分层分类培养策略:促进不同教师群体各美其美
强化项目研究、实施模块训练,引导青年教师快速站稳讲台。“教育家书院”利用“周清月结”的培训制度,从“师德修养、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三方面严抓不懈,每周组织新教师“两字一画”培训课,校级作品展示32次;每月组织新教师进行一轮开放课,采用每月过关免检的激励措施,让每位教师不仅完成教学练兵的数量,对每次课例研究的质量也精益求精。
搭建分享平台、营造学术氛围,激发成熟教师创造活力。除各类型教师工作坊外,“教育家书院”还搭建了四个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包括展示教师研究成果的教育年会、聚焦教育痛点研究和经验分享的教学沙龙、聚焦管理难题破解的管理沙龙、旨在答疑解惑的互助中心。附属学校成熟型教师借助平台相互切磋、相互点燃、相互陪伴,在此过程中构建起积极的自我认知,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在“教育家书院”的支持和陪伴下,济南大学附属学校的每位教师都将学习与成长视作“现在进行时”。他们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积淀教育智慧,在实践经验的不断反思中享受教育幸福。济南大学基础教育中心也将以“教育家书院”的成立为契机,力争在解决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中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方面有新作为,帮助更多中小学不断突破专业发展的“遮蔽之困”,最终走向教育家世界的“澄明之境”。
(通讯员:刘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