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写|行洪11天,德州这四名党员守护一方安全

新浪山东
关注8月5日,距离德州“三河”开始行洪,已经过去了11天。

在三八路岔河桥,有这样一个四人小组,成员包括54岁的周文博、50岁的周志民、51岁的马金海和57岁的周文臣,他们来自德州市长河街道办事处芦家河社区,从行洪前夕,他们就在这里值守,作为党员,他们坚守在一线,时刻关注着大堤和河水的情况,保障着德州市民的安全。


记者在三八路岔河桥看到,岔河水位仍较高,一些树只露出来一个树尖,健步道的尽头是上涨的河水。“这几天水位下降了三十公分了。”周志民说。

下午4点,周文博躺在椅子上,他把脚放在小马扎上,准备眯一小会儿。每天盯到半夜,除了行洪的事情,他还要忙社区的工作,因为惦记着行洪的事情,有时候在家里也睡不好,连续的高强度工作让他有些吃不消。巡堤、制止游客靠近河道捕鱼……这是他们每天要做的工作,值守是三班倒,这个小组负责下午3点到晚上11点,为了提神,马金海的抽烟量是以前的一倍。每次巡堤需要走近2000米,要看得仔仔细细,避免没能及时发现险情的情况。天气炎热,刚走出去几十米,就一身的汗。
记者看到,11天的值守让他们的皮肤晒得黝黑,腿上、胳膊上都是被蚊虫叮咬出来的疙瘩,还有血痂。“我们大老爷们也不爱美,晒黑点没事儿,靠着河边黑蚊子又多又厉害,我们就点上蚊香。”周志民告诉记者,他们一般7点吃晚饭,在路边随便买点包子、快餐,有时候也吃泡面,五分钟就能吃完。由于喝矿泉水胀肚子,他们就在家煮好开水,放进暖壶里带过来。
7月29日,受台风“烟花”影响,“风雨”如约而至德州境内,大雨让河水上涨,一行四人丝毫不敢放松,那天,也是他们最难熬的一天。


记者看到,帐篷里还堆着砖,那是29日为了挡雨水用的,帐篷边上还放着许多已经断了的蚊香,雨水打湿了蚊香,他们准备晒晒再继续用。“那天雨是真大,积水都到脚脖子了,我们坐在水里吃的晚饭,大风把帐篷吹开了,我们几个人又拿着绳子固定好帐篷。”周志民说。因为是夏天,几个人穿的并不多,没想到晚上阴冷难耐,只好穿着雨衣御寒。
此次行洪是1996年以来,德州市最大的一次行洪,而他们参与了当年的抢险。“我当年在减河抢险,打木桩、堵口,防止水倒灌。当年水还大,有一座桥直接被水淹没了。当时的大堤都是土的,还有老鼠洞,以前是真害怕,现在比以前的硬件设施好多了,心里也更有底气了。”马金海说。
下班的时间到了,三八路岔河桥上车水马龙,此时,四个人正准备再巡视一遍大堤,今晚到家应该还是12点,明天又是坚守的一天。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