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讨论”青年说

商讯
关注为助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建设,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持续走深走实,医院党委办公室(组织科、人才办)、团委、工会共同组织发起了“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青年说”主题演讲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新生儿医学科薛茜、检验科李有上荣获一等奖,党委办公室(组织科、人才办)李小珍、疼痛科弭晓迪、超声医学科荆超获得二等奖。
德医青年们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他们敬业奉献、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医学事业满腔热忱和不懈追求,他们用青春的热血擦亮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建设的奋斗底色,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
以青春之名书写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小与大”
■ 李小珍

2022年10月,我以党务工作者身份加入德医,恰逢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作为“国区”建设的亲历者,我从三个维度诠释新时代的青年担当。
一是小角色里见大格局。面对“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命题,我深入心内科挂职锻炼,发现业务讨论热火朝天、理论学习却遇冷场的矛盾。积极推动党支部将业务痛点转化为组织生活的党建议题,实现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二是小岗位上显大情怀。党员们用PDCA循环将“误诊率”“等待时长”等指标转化为民生温度。创新构建“学法规、用制度、创载体”三维工作法,规范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以党建为针,串联起医疗流程的每一个细节,织就守护民生的健康网。
三是小创新中谋大作为。党委办公室创建“周五学堂”学习机制,我们坚持白天走转改,晚上看写想,坚持首问负责制,坚持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创新清单”。在党委“内涵式发展、安全式发展、和谐式发展”理念引领下,涓滴改进汇聚成智慧医院建设的洪流,让患者用手机实现“指尖就医”。
站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新起点,德医青年将继续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奋斗姿态,在党建引领、服务提升、科技赋能的赛道上全力奔跑,书写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
一个疼痛科医生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日记
■ 弭晓迪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的青年医师,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学科高质量发展对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的战略意义。疼痛科作为多学科交叉平台,始终秉持"精准医疗、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通过建立以超声引导下可视化穿刺技术为核心的微创介入诊疗体系,实现"毫米级"精准穿刺的临床突破。
在接诊过程中,我们创新建立"症状-体征-影像"三维互证机制,将患者主诉科学转化为诊疗依据。特别是针对"躯体化疼痛障碍"等复杂病例,通过多学科MDT协作模式,形成个性化诊疗方案。
在新时代医疗高质量发展征程中,青年医务工作者应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个人成长融入医院发展大局。我们将以患者无痛为最高追求,以技术创新为发展引擎,以区域协同为突破路径,为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疼痛医学高地贡献青春力量!
技术与仁心的同频共振
■ 荆超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始终将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引擎。在近期暴雨夜接诊的心源性休克救治中,依托三院区5G实时会诊系统,通过超声造影联合斑点追踪技术,成功鉴别室间隔穿孔与急性心梗并发症,实现0.1毫米级心肌运动异常的精准捕捉。
作为新时代医学影像工作者,我们深知屏幕上的影像承载着生命重量,探头下的声波频率呼应着医者初心。我们将继续用智能技术提升诊断精度,以人文温度守护医患信任,在声波构筑的数字医疗新生态中,谱写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时代答卷。
来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