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人民医院门诊服务焕新:红马甲暖人心 精细化服务解民忧
商讯
关注“您这几项基础指标都很平稳,就是空腹血糖稍微偏高,平时多吃点杂粮,少喝粥,过段时间再来复查下。”11月7日上午,宁津县人民医院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内,院党委书记张士森正俯身向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王大爷跟老伴逐页解读体检报告,耐心的讲解、亲切的态度,让老人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以前来医院总怕找不到路、挂不上号,现在刚进大厅就有人笑脸相迎,书记还亲自帮着看报告,真是很贴心!” 王大爷跟老伴连连称赞门诊服务的新变化。近期,医院全面升级门诊服务,以“三米之内有回应,微笑服务常相伴”为准则,用细节服务化解群众就医难题。
红马甲“主动上前” 服务跑在需求前
走进宁津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红色马甲成了最亮眼的“指引标”。不同于以往“患者询问才回应”的模式,如今导医人员只要发现三米内有患者驻足、张望,便会立刻带着微笑上前:“您好,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吗?”
外地的李女士带孩子第一次来新院区做检查,刚到医院门诊大厅就犯了难。导医护士李娜看到后,主动接过她的身份证,一边耐心询问就诊需求,一边帮他完成挂号,还贴心地在就诊单上标注科室位置和就诊流程。“您从这坐电梯,到内科门诊报名字就行。” 全程微笑的陪伴,让李女士打消了顾虑。
这样的场景每天在门诊大厅不断上演,帮去卫生间的患者家属看行李、扶着行动不便的患者找轮椅、给不会操作自助机的群众手把手教学…… 红马甲们用“主动服务”,把便利送到患者身边。
分人群“精准施策” 兼顾效率与温度
“年轻人手机上就能挂号,不用排队;我们老年人眼神不好,有人帮着弄,省心!” 刚做完血压测量的刘阿姨说。针对不同群体的就医痛点,医院推出差异化服务。
对熟悉智能设备的年轻人,导医主动引导使用手机预约挂号、自助机缴费,平均缩短就诊等待时间20分钟;对有需求的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一对一引导服务,从挂号、就诊到取药全程陪同,避免因操作不便耽误病情。
“不是简单‘一刀切’,而是让每个患者都能感受到适合自己的服务。” 护理部/门诊办主任王娜介绍,自差异化服务推行以来,前来就诊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人一诊室“规范秩序” 隐私保护更到位
“以前候诊时人挤人,医生问诊时旁边还有人听着,很不自在。现在一人一诊室,说话也放心了。” 在泌尿外科就诊的李先生说。医院全面推行“一人一诊室”制度,在各诊室门口张贴醒目标志,结合签到叫号系统,患者挂号后只需在候诊区等待电子屏叫号,无需围在诊室门口。
在内科门诊,候诊区坐满了等待看病的人,大家时而抬起头看看叫号屏幕,生怕错过叫号。“叫号系统清晰,候诊环境安静,不仅秩序好了,医生也能更专注地了解病情。” 神经内科四病区主任杨春杰表示,“一人一诊室” 不仅保护了患者隐私,也让诊疗沟通更充分,诊疗准确率得到提升。
志愿支援显担当 全员参与优服务
为进一步充实门诊服务力量,医院还组织行政科室工作人员与各临床科室护士长,成立门诊志愿服务队,在每周一至周六上午就诊高峰时段,轮流到门诊大厅支援服务。志愿者们穿上统一志愿马甲,协助导医引导患者、维护候诊秩序,为老年人操作自助机、填写就诊信息等。
每次帮患者解决一个小问题,看到他们的笑容,就觉得特别有意义。医院办公室/党建办主任任荐欣表示,志愿支援活动不仅缓解了高峰时段导医的工作压力,更让医院各科室人员都参与到“以患者为中心” 的服务中,形成了全员共建优质门诊的良好氛围。
宁津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士森表示,门诊服务升级不是“一阵风”,而是医院“以患者为中心” 理念的长期实践。未来,医院还将根据群众反馈,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推出更多便民举措,让群众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更多温暖与便利。
来源:宁津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