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极限!宁津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成功实施高难度气管插管

商讯
关注“张口度仅14mm”是什么概念?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只是无法张大嘴咬苹果;但对于需要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来说,这却成为威胁生命的“致命难题”。
近日,宁津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先进技术,成功为一名张口度仅14mm的困难气道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助力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平安康复。这场“毫米级”的挑战,彰显了麻醉科在急、危、重症及复杂病例处理中的卓越实力。
当“张口受限”遇上“必须手术”
患者刘先生(化名)因慢性鼻窦炎需接受手术治疗,但因其右侧上、下颌骨、颧骨膨胀性改变,考虑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张口度仅14mm(正常成人张口度≥35mm),属于中度困难气道。传统喉镜置入、声门暴露几乎无法实现,若强行操作可能导致气道损伤、缺氧甚至危及生命。如何安全建立人工气道,成为首要难题。

技术破局:毫米之间的“生命博弈”
面对这一棘手情况,麻醉科迅速启动 “困难气道应急预案”。经对患者影像学资料的仔细分析与气道评估,麻醉科主任郭洪庆与副主任医师刘远制定了“可视喉镜联合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方案。通过可视喉镜的高清摄像头成像,绕过口腔解剖限制,清晰显示咽喉部结构,完成咽喉部表面麻醉并充分供氧;随后在可视喉镜引导下,将纤支镜经狭窄口腔送入气管,成功建立“轨道”,并沿导丝顺利置入气管导管。全程依托先进的术中麻醉深度监测、血流动力学调控及氧合保障系统,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整个插管过程仅用时2分钟,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气管导管一次置入成功,血氧饱和度始终维持在98%以上,为耳鼻喉科孙彦良主任团队的手术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困难气道是麻醉领域的‘高危雷区’,尤其是张口度小于15mm的患者,插管失败率高达30%。此次气管插管的成功,标志着宁津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在微创气道管理领域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以技术守护生命,用责任创造可能
每一次“不可能”的突破,都是对医者初心与医院实力的双重考验。未来,麻醉科将继续深耕疑难重症麻醉领域,以更精准的技术、更温暖的关怀,为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来源:宁津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