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人民医院——30多岁就心梗?青年心梗频发 敲响健康警钟

商讯
关注《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数据显示,在我国,35岁以下青年心梗发病率正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约8%的心梗患者年龄不足40岁。与老年患者相比,青年心梗起病更为急骤,症状不典型,发生猝死等严重后果的风险更高。
近日,宁津县人民医院介入团队连续成功抢救3名年龄在40岁及以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次引发社会对青年人心血管健康问题的关注。以往,心肌梗死被普遍认为是老年人的疾病,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成为心梗的受害者。

这3位患者中,一位是36岁的大车司机,一位是37岁的企业中层,还有一位是40岁的创业者。他们均因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入院,其中最年轻的一位甚至没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发病前还在熬夜加班。这些案例为广大中青年人群敲响了健康警钟。

宁津县人民医院院长、心脏介入专家张涛介绍,青年心梗背后主要存在六大诱因。首先,体重管理失控,超重与肥胖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常态,大大加重了心脏负担。其次,长期熬夜成瘾,超80%的青年心梗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熬夜成为他们生活的 “日常标配”。再者,高压状态持续,激烈的职场竞争和沉重的家庭责任,让年轻人长期身心俱疲。另外,隐性代谢异常悄然来袭,血脂异常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当事人却难以察觉。同时,不良习惯缠身,吸烟酗酒在青年患者群体中屡见不鲜。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高达90%的青年患者从未进行过体检,致使疾病隐患长期潜伏,未能及时被发现,进而为心梗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青年心梗的症状较为隐匿:
1. 胸痛不典型:针刺样或压迫感,难以察觉与心脏的联系。
2. 放射痛异常:不明原因的牙痛、左肩痛,常被误诊误判。
3. 伴随症状多:突发冷汗、腹痛、恶心呕吐,易被忽视。
4. 意识出现异常:短暂的意识丧失,可能是心梗的危险信号。

为了有效预防心梗,专家建议:
1. 管控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减轻心脏负担。
2. 定期体检:30岁起,每年进行一次常规体检,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3. 劳逸结合:连续工作1小时后,起身活动,缓解身心压力。
4.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不适,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5. 学习急救:掌握基础急救技能,关键时刻能救命。
宁津县人民医院积极推进“四网融合”建设,构建了高效的急救体系。通过“心电一张网”基层村医能及时将患者心电图传输至医院,专家快速判读并预警,大大缩短了救治时间。自该系统运行以来,已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上千例,由心电一张网转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总缺血时间同比下降36%,死亡率低于2%。并且,医院打造“上车即入院”的院前急救模式,每辆救护车安装院前急救系统,患者上车后信息实时传输至院内,科室专家远程指导监护,提前制定急救方案,实现院前与院内救治无缝对接。
医生强调:如出现 “突发的难受、肚脐眼以上” 的症状,应首先考虑心脏问题,立即前往就近且与宁津县人民医院联网的医疗机构进行心电图检查。
来源:宁津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