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大脑—宁津县人民医院急诊静脉溶栓,为生命“争分夺秒”

商讯
关注10月30日中午,宁津县人民医院急诊溶栓团队与时间赛跑,又成功救治了一位急性脑卒中患者。

12:32,54岁的朱女士因“言语不利伴左侧肢体无力2小时”,被紧急送入宁津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12:36,接诊医师初步评估为缺血性脑卒中,有静脉溶栓指征,立即一键启动卒中绿色通道,急诊溶栓小组迅速响应,分头行动。
12:36,护理组抽血化验送检。
12:39,急诊溶栓医师护送患者行颅脑CT扫描。
12:46,溶栓小组会诊医师到位。
12:47,报告化验结果。
12:53,报告CT结果,排除禁忌症,确定溶栓方案,向家属交代溶栓必要性和利弊,协议书签字,配药。
12:55,在CT室推注首剂静脉溶栓药物。
13:57,溶栓结束,DNT时间19分钟。

溶栓治疗效果明显,溶栓后患者神志清,言语较前流利,肌力好转,溶栓24小时,患者已能下床行走。


这样的情景不时的在宁津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上演着。69岁的林大爷,因突发意识障碍,右上肢活动不灵由120接入院,经快速评估后确定为急性脑卒中,有静脉溶栓指征,立即一键启动急诊溶栓治疗的“绿色通道”,于急诊给予静脉溶栓治疗,DNT时间16分钟,治疗效果明显,神志、肌力好转。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卒中绿色通道的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中心不断优化急诊溶栓绿色通道,完善脑卒中绿色通道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和考评体系,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畅通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缩短脑卒中患者从入院到治疗的时间,使患者得到快速精准的联合诊治,有效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2021年来,宁津县人民医院急诊溶栓团队已先后为26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其中不乏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病、甚至既往脑出血等相对复杂的情况,溶栓团队有效精准的识别与评估,精心选择溶栓方案,使接受溶栓的病人取得了良好效果,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同时,团队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流程,缩短评估时间,借助院前院内一体化优势,部分病人由院前救护人员快速评估,提前联系院内值班人员,告知病情,院内提前做好准备,使患者能够无缝交接,并加强与神经内科、化验室、影像科等其他核心科室的密切合作,缩短各环节时间,为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争分夺秒”。
如何快速有效的识别脑卒中早期症状呢,让我们牢记中风120及BE FAST口诀。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牢记中风“120”口诀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BE FAST口诀”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急诊科简介
宁津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担负着全县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院内急救及转运任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8人,其中专业医师17人,专业护士31人,120司机4人;院前急救年接诊患者5000余人。
科室设置分诊处、就诊室、胸痛门诊、卒中门诊、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观察室、注射室、输液室、急诊病房,设15张急诊病床。配备先进的急救医疗设备,如呼吸机、除颤仪、多参数监护仪、全自动洗胃机、心电图机、床旁POCT检测仪等。院前120急救车全部配备除颤仪、多参数监护仪等抢救设备。
急诊科全天24小时为急诊病人提供急救服务,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中毒,以及重大创伤等患者,急诊科与各科室密切关联,共同开展急救“绿色通道”,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急诊科的医护团队作为战场上的排头兵,生命的守护者,不断完善自己,提高救治水平,以最先进的抢救技术,竭诚为广大人民的健康提供安全、快捷、高效、畅通的急救医疗服务。
宁津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时刻守护着您的健康!
接诊电话:0534—5232120
来源:宁津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