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成功开展骨髓腔穿刺输液技术

商讯
关注近日,德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陆续成功开展四例骨髓腔穿刺输液技术。5月26日,德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了外院120转来的两位患者。一阵飞奔的脚步声和人员的呼喊声,让正在值班的张清波医师顿感患者病情危急。张清波医生立即检查两位患者,发现两位患者已经均无生命迹象,“同志们,不要放弃,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吸氧、测血压、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已无循环,血液停滞,已经找不到血管!”值班护士陈翠萍喊到,“骨髓腔穿刺输液!” 张清波医生,非常果断的说。“好!”陈翠萍护士与梁亚斌护士长凭着娴熟的操作技术,不到三分钟的时间,为两位患者顺利地开通了循环通路。急诊抢救室复苏区内,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过程再次上演,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有条不紊地穿梭着。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了,看到抢救药品嘀嗒嘀嗒的通过骨髓腔输入患者体内,急诊值班人员提着的心稍稍放了下来。

无独有偶, 5月30日 6:50,一危重患者被人发现摔倒在地1小时送院抢救,外院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患者神志深昏迷,口腔可见食物残渣,双眼向下凝视,去脑强直状态。来院后接诊yi予以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由于患者所有外周静脉都是瘪瘪的,根本找不到任何一个通路可以建立,护理建立静脉通道极其困难。值班医师李兵兵当即迅速地作出了骨髓腔穿刺输液的决定,值班护士崔艳艳和苑晓康护士凭着娴熟的技术也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为患者建立了生命通道,通过这项技术顺利的保证了患者能够有足够的抢救时间。

6月4日急诊科也接诊一例危重患者,经过骨髓腔穿刺输液技术,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髓腔内输液技术作为建立血管通路中的一种重要途径,应是急救人员的一个常规选择方案,当遇到危重病人和输液困难等情况时,医务人员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建立骨髓腔内输液通路,挽救更多生命。骨髓腔内输液技术不仅可将药物或液体快速输入血液循环,在其他方面亦有其优势。比如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经骨髓腔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疗效好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减轻;还可经骨髓腔内通路获取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信息。相信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这一技术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延伸阅读:
德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现开放床位64张,全科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28人,其中医师61人,包括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21人,护士55人,司机12人。设有急诊内科、急诊外科、中毒与职业病、安宁疗护、急诊重症五个专业。下设120调度分诊台、抢救室、急诊ICU、急诊清创室、安宁疗护和中毒与职业病病房、急诊ICU、观察室和临时输液室。
急诊科120急救车每年接诊病人6000余人次,急诊门诊就诊人次80000余人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0%以上。紧急医疗救援设备有除颤器、呼吸机、可视喉镜、心肺复苏机、多参数监护仪、全自动洗胃机、血液灌流机、心电图、输液装置、CRRT机、床旁超声、高流量吸氧机、纤支镜等。
科室实行预检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患者。建立完善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实行急诊分区救治,分红区、黄区、绿区。红区为复苏区,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黄区为抢救区,抢救出现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衰竭的危重患者;绿区为普通急诊诊室,诊治一般急症患者。科室建立了住院和手术的绿色通道,对急性创伤、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心梗等重点疾病能够及时有效救治。目前,医院成立了胸痛科室、创伤科室、脑卒中科室,为危重患者及时有效治疗提高了有力的保障。在专业技术方面,对抢救心跳骤停、各种休克、车祸伤、多发伤、急性中毒、多脏器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衰、急性脑血管病、消化道出血、多种职业性中毒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在急性百草枯农药中毒,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鼠药中毒、化学中毒的抢救与治疗方面处于全省先进行列。针对急性农药中毒及化学药品中毒,开展了血液灌流及大剂量激素治疗重度中毒患者、百草枯尿半定量浓度测定等一系列新技术,使一大批急危重患者得到救治。同时,开展了锁骨下静脉置管、血液滤过、血浆置换、床旁B超引导下穿刺、纤支镜技术、无创呼吸机、可视喉镜插管骨髓腔穿刺输液等新技术,各项业务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发展,急诊科会以更加负责的态度与服务,更好地为州城百姓服务。
来源:德州市人民医院(苏春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