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望|从“做客”到“迎客”,鲁港“互关”40年再谱新篇

新浪山东
关注
2000公里,是淄博到香港的距离;乘以10甚至更多,则是鲁港经贸合作以来双方代表们走过的路程。而一次次千里相约之后,是一座座商业中心拔地而起,一个个优质项目切实落地。如今,鲁港合作迭代升级,山东淄博将首次以“东道主”身份迎来这位远道而来的“老朋友”。
6月10日,首届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洽谈会”)将在山东淄博举办。届时,430余位政府、商界嘉宾将通过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齐聚一堂,共同开启鲁港经济合作新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虽是首次举办,但山东与香港的经贸往来历史却已近40年。从2009年首届“香港山东周”活动开始,山东更是每年都派代表团赴港推介省内优质项目,同时积极引进港资,不断深化鲁港合作。
截至目前,赴港上市的山东企业有55家,香港成为山东境外融资最大地区;与此同时,香港在鲁投资的企业达4696家,投入港资超500亿元,成为山东第一大外资来源地。
“风雨携手”40年,利好不断释放,鲁港跨区域合作层层深入的背后是两个地区经济的优势互补,以及山东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断升级转型的企业发展方向。
01 合作的渊源与未来
山东是制造业大省、农业大省,而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同时有着发达的服务业,二者在经济发展方向上的不同特点构成了“互补”合作的“天然”优势。
据文献记载,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山东就把寻求友谊与合作的目光放到了“东方明珠”——香港身上。1982年3月,当时的山东省长苏毅然率经贸代表团首访香港,对香港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山东对香港的贸易出口进行了考察。此后的十余年间,山东又数次出访香港,介绍山东对外开放的策略,推介山东的农品、旅游、海洋等资源。在此期间,香港政商界人士也多次赴鲁了解山东情况,1996年香港著名的《文汇报》曾就“九五”期间山东对外贸易政策、投资环境等问题对时任省长的李春亭进行了专访。
到1997年香港回归时,鲁港已初步建立了合作意向和方向。当时的山东省政协委员、香港山东商会副会长臧健和曾说,侨居香港的山东人有20多万,香港回归时山东人移民潮不算厉害,对(香港)回归后充满信心。此后,鲁港之间的往来更加便利、密切了。
而山东与香港真正“互加好友”进行经贸往来始于2009年。那一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山东对外经济贸易也受到严重冲击,外资利用水平大幅下滑,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姜异康率团赴港举办大型经贸活动,广泛接触香港各界人士,宣传推介山东。首届“香港山东周”,在经济大环境不好的前提下,山东省统一签约项目72个,合同外资126亿美元。
资料显示,当年在韩国、日本等主要外资来源地出现负增长时,来自香港的投资逆势而上,当年实际到账港资38.6亿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额的48.2%,占比近一半,对稳定山东投资环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后,在2009年至2018年的十年间,山东高层每年都会率团赴港,逐步建立起了鲁港合作的新机制,搭建起包括金融、人才与科技、文化等在内的合作新平台。
可以说,鲁港之间的经贸合作让被称为“大象经济”的山东有了更多“轻盈起舞”的资本,也给香港资本在内地释放增添了机遇。目前,恒隆广场、华润万象城等商业综合中心项目已在鲁落地,恒生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中心也纷纷进驻山东,消费活力与市场机遇在齐鲁大地充分释放。
同时,近年来,随着国家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等政策的实施,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鲁港合作也朝着科技、创新方向迈进。2018年省委书记刘家义率团赴港,在第十届“香港山东周”活动上,包括济南普洛斯机器人项目等256个“十强”产业项目被重点推介,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高端化工、文化创意、精品旅游、海洋经济、现代农业、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山东省现存香港投资企业4696家,实际使用港资557.96亿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的57.6%,在鲁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一位。仅2020年,就有山东凤祥、威海市商业银行、荣昌生物制药、海尔智家4家公司在港交所成功上市,融资总额78.66亿元,香港成为山东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如今,山东省在香港上市企业已达55家,占全省境外上市公司总数的47.4%,累计在港融资1079.6亿元,占全省境外融资额的86%。
由此来看,本次洽谈会虽为“首届”,实则有着厚重的合作渊源。可以说,此次洽谈会一朝登上万众瞩目的“红毯”,其背后是鲁港两地一代代政商界人士不断摸索、不断磨合后的成果。
02 淄博的底气与机遇
就像奥运会之于北京、上合峰会之于青岛,全运会之于济南……一场跨区域/国家的盛会必将为举办地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成为其对外宣传的窗口。
此次跨越海峡两岸的首届洽谈会,是鲁港“牵手”的山东第一站,为何淄博能独摘“绣球”?
淄博,这座山东中部的城市,南依泰沂山麓,北濒九曲黄河,向西紧邻省会济南,向东连接潍坊和青岛,区位优势明显。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属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辖内临淄被国际足联认定为世界足球起源地。淄博,还是“陶瓷之都”,制瓷历史绵延一千多年,陶瓷产品丰富、工艺精湛,研制生产出“两点瓷”、“茶叶末釉”等瓷器珍品。
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淄博的另一个标签被更多的提起,这便是“工业之城”。能以工业闻名,首先得益于淄博的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其工业发展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是山东省及国内重要的工业城市。
早期淄博以煤炭、机电、钢铁、建材、陶瓷等为重工业主导产业,是全国四大“红色工矿区”之一,山东兵工总部所在地、山东工业干部的“摇篮”,全国最早一批工会诞生于此,被誉为“新中国铝业的长子”的山东铝厂、著名化工企业齐鲁石化均坐落于此。
但正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淄博在重工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时,其产业带来的高耗能、高污染也为淄博后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尤其在近几年新旧动能转换的口号下,百年工业之城淄博也迎来了巨大的转型挑战。在转型之前,淄博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又达到70%,这两个70%表明了淄博转型存在一定困难。但事实证明,淄博在转型过渡期依然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据“2021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期间,淄博“四新”经济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32%和47.3%,比2015年分别提高10个、5.6个百分点,“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7.3%。
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7家,是2015年的2.82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2.5%,提高10.7个百分点。跻身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并三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同时,当前淄博的上市企业达到20家以上,其中不乏齐翔腾达、鲁阳节能、山东药玻等高新技术企业和英科医疗、新华制药等行业龙头。
此外,淄博曾被评价为“一座内敛的城市”,对外开放被认为是淄博的短板。而如今,淄博正在补齐短板,主动在对外贸易方面谋求合作。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淄博综合保税区已获国务院批复,淄博内陆港启动运营并实现与青岛港高效链接,“齐鲁号”欧亚班列常态化运行,新增进出口企业1084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4%,进入“全国外贸百强城市”前50位。
去年10月份,第一届中国(淄博)新材料国际博览会、淄博新经济发展大会相继举办,今年5月份,颇具含金量的2021中国金融与产业发展(淄博)峰会又圆满落下帷幕。
如此来看,如今的淄博既有着优质、厚重的工业底气,又拥有厚积薄发、自我革新的转型勇气,这使得淄博成为本次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举办地的不二选择。
淄博与香港,百年工业城市与亚洲金融中心的“会面”令人期待,而此次洽谈会对淄博未来发展同样意义非凡。
据悉,本次洽谈会已邀请嘉宾总规模达430人左右,其中不乏国家部委、中央政府驻港机构领导、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内地负责人,嘉宾阵容强大。与会期间将有174个优质项目和合作园区被重点推介,总规模达430.5亿美元,再创新高。
而淄博凭借“主场优势”将推介项目59个,总投资216.5亿美元;同时面向港商重点推介淄博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淄博综合保税区、淄博氢能产业园、MEMS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中国产业算力中心、自动驾驶创新产业园及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等10个园区和项目。
就像淄博副市长袁良所说:“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就是淄博借力香港,外联国际、内接大湾区技术、资金、人才资源的重要平台和最大机遇。”(柒陆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