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收购遇阻后,汉缆股份能“玩转”新能源吗?|望岳财经

新浪山东
关注2021山东上市公司观察:
大手笔收购遇阻后,汉缆股份能“玩转”新能源吗?
作者/柒陆壹
今年以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火爆,特高压(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的电压等级)工程建设即将提速。4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称,要加快多项特高压工程,提升新能源输送能力。
据悉,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十四五”期间努力实现“碳达峰”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非常重要,特高压跨区输电是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受此利好,特高压版块上市公司业绩表现良好,大连电瓷、金杯电工、川润股份等公司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翻番。
其中,作为国家特高压建设的主力供应商之一的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缆股份”,002498.SZ)同样业绩抢眼,今年一季度其实现营收11.58亿元,同比增长21.75%,实现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35.68%。另外,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3亿元,同比大增1323.13%,盈利能力向好。



这与此前汉缆股份发布的年报表现一致。年报显示,去年汉缆股份实现营收69.52亿元,同比增长12.5%,归母净利润为5.83亿元,同比增长33.94%,扣非净利润为5.6亿元,同比增长42.56%。
此外,去年汉缆股份销售净利率为8.39%,同比增长19.01%,净资产收益率为10.91%,同比增长21.63%。而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61元,同比增长114.32%,盈利质量较好。
与此同时,汉缆股份去年营业周期为201.09天,同比下降2.5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16.49天,同比下降6.25%,而存货周转率为84.59次,同比上升了8.51%。因此汉缆股份的运营能力和回款质量都处于较稳定提升的状态。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汉缆股份主营业务电线电缆行业的营业成本,达中有九成以上来自原材料的采购费用,因此原材料的价格波动能够直接影响到汉缆股份的营业成本。而当前来看,汉缆股份的主营产品包括电力电缆、裸电线、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等,其主要原材料为铜铝,而铜铝价格自去年以来就在大宗产品涨价潮中一涨再涨,给下游生产企业造成了一定压力。
5月10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提问汉缆股份:铜价一直上涨,有库存吗?如没有库存对公司现有订单利润会打折扣吗?
汉缆股份对此回应称,公司对符合条件的订单用铜铝原材料进行了套期保值交易,原材料上涨或下跌对公司净利润影响不大,仅对当期的部分小额零售订单收益有少量影响。
由此来看,汉缆股份早已意识到主营业务对原材料价格相对依赖的风险,提早设置了风险对冲的策略。
此外,从年报来看,汉缆股份或还面临上游供应商较集中带来的采购方面议价能力弱的风险。数据显示,去年汉缆股份前5名供应商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达51.61%,超过半数,其中,有35.89%的采购额来自同一家供应商,为临沂金升铜业有限公司。
业内人士分析称,企业原材料采购商过于集中不利于公司控制营业成本,且一旦供应商出现任何问题,都将在短期内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和经营。
公开资料显示,汉缆股份于1982年成立于山东省青岛市,是国内唯一一家集高压、超高压电缆及附件生产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完整产品线,涉及电力电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通信电缆与光缆、裸电线及其他等五大门类。
虽然在产业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在业绩方面汉缆股份并未与国内同行拉开距离,主要盈利指标不敌远东股份、亨通光电、宝胜股份等竞争对手。
从全国范围来看,当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上市公司“第一梯队”包括亨通光电(江苏)、远东股份(江苏)、宝胜股份(江苏)、东方电缆(浙江)、中天科技(江苏)、汉缆股份(山东)等,去年,上述公司依次实现营收323.84亿元、198.04亿元、341.38亿元、50.52亿元、440.66亿元和69.52亿元,由此来看,与汉缆股份在头部同行中只处于偏下位置,且与恒通光缆等几家江苏的同行在营收方面差距较大。
近年来,汉缆股份密集布局新能源产业,似乎想借新风口扩大业务范围、增厚业绩数据,但当前来看结果难料。
去年2月份,汉缆股份宣布将以2.6亿元收购汉河集团(指“青岛汉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汉缆股份最大股东)持有上海恒劲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劲动力”)34.26%的全部股权。
据悉,恒劲动力主要从事燃料电池技术及相关的新能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此番并购,汉缆股份意在以此快速切入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的新能源产品领域,从而形成在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的新能源产品领域的业务布局。
但由于该收购案股权增值率高达1333.07%,高溢价的收购引发了深交所高度关注,于交易细节披露后次日即下发关注函,要求说明此次关联交易评估增值率较高的具体原因及评估作价的公允性、合理性。
此外,恒劲动力本身的经营状况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31日,恒劲动力营业收入2.76万元,净利润-1753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06万元。
面对近乎停滞的发展态势,有投资者质疑称,“如此经营成绩单与汉缆股份对上海恒劲保持很大的竞争优势、预期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判断是否匹配?”
而就在收购案“尘埃落定”几个月后,汉缆股份加快了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去年9月,汉缆股份出资3亿元,恒劲动力则一分钱不花,以知识产权作价1亿元入股,合资成立了青岛汉河氢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汉河氢能”)。
对此,有投资者表示,“上市公司刚有点钱就买买买,高价从股东手里买资产就算了,现在又要让关联方一分钱不花就拿到股份,氢能产业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市场化推广,汉缆股份跨界能否成功,恒劲动力的技术未来是否具有竞争力,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深交所再向汉缆股份发送问询函,要求其要求说明恒劲动力出资的知识产权具体名称、评估值的确认依据、评估具体过程,以及相关知识产权来源、权属是否清晰,并解释相关知识产权评估值与账面值的差异情况及估值的合理性、作价出资的公允性。
更加引投资者质疑的是,汉河氢能刚刚成立,汉缆股份就推动其以506万元收购汉河集团持有的青岛汉河新能源科技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河新能源”,最大股东为汉河集团,与汉河氢能构成关联方)51%的股权。
但是,截至2020年8月31日,汉河新能源还未展开正常经营,其总资产为503万元,净资产506万元,营业收入0万元,净利润-44万元。
最终,由于彼时的汉河氢能尚不具备开展新能源业务的能力,此项收购“闹剧”在外界一片质疑声中“折戟”。
从收购恒劲动力,到创设汉河氢能、推动收购汉河新能源,汉缆股份在短短一年内密集步子新能源项目,似乎走得“太着急了”。而除了两次收到深交所问询函外,近一年来股价也一路下跌,从去年6.31元/股(2020年5月21日)的高点跌至3.63元/股(2021年5月20日),跌幅高达73.35%,与业绩走出一条截然相反的曲线。
事实上,早在收购恒劲动力时,国金证券就曾表示,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的新能源产品领域还处于导入期,距离产业走向成熟期是一个漫长的阶段,需要大量投入,短时间内赚钱效应难以显现。
参考资料:
1.汉缆股份子公司为啥要收购一家尚未开展经营的公司?经济导报,2020.9.15;
2.汉缆股份收购恒劲动力背后:资本大鳄隐身其后,顺风系多企业遇困,山东财经头条,202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