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城市特色

始终扬不起“龙头”的高唐,有何“难言之隐”?| 东望

新浪山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上半年,一场浩浩荡荡的“新疆棉花”保卫战,打响了新疆棉花的知名度。在人们印象里,优质棉花,似乎都产于新疆地区,但实则不然,山东高唐生产的棉花同样名扬海外,“货以木棉、甲于齐鲁”,高唐也因此有着“金高唐”之称。

这座地处鲁西腹地的小县城,虽然人口只有51.33万,但传统农业发达,带动相关农业机械产业迅速发展,其境内的时风集团,便有着“中国三轮汽车之王”的称号。

除此之外,纷美包装是全球液体食品行业第三大无菌包装材料生产企业,泉林集团是山东造纸行业巨头,一度高居全国造纸业十强;蓝山集团则是中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综合加工产业基地,非转基因大豆综合加工能力居全球第二位……

制造业发达的高唐也因此有着中国平板精密机械之乡、中国建筑机械制造之乡等多种称号,但近年来泉林集团、蓝山集团等龙头企业的相继破产,却为当地经济发展平添一层阴影。

在近期发布的2020年山东136县市区GDP排名榜单中,高唐以151.24亿的成绩名列山东省132名,全省倒数第五。一个地方的龙头企业关乎的不仅是地方财政收入,更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舞起龙头,才能实现全县经济的全面振兴。”

始终扬不起龙头的高唐,到底面临经济发展方面的哪些“难言之隐”呢?

01 龙头企业破产清算

2020年之前,汽车、造纸曾是高唐的代表性支柱产业,而时风、泉林则是当地的支柱企业代表,2013年在有关高唐的新闻报道中,就曾将这两家企业比作“高唐加快发展的基石和依托”。

但好景不长,2017年发展“基石”之一的泉林集团在曝出资金链问题后,两年后宣告破产重整。此后时隔一年,高唐县龙头企业之一的蓝山集团,也相继宣告破产清算。

回顾高唐这两家龙头企业的破产经历,其实有着极为巧合的相似性,两家企业都曾因深陷担保链条,引发财务危机,而无奈宣告破产。

其中,泉林集团便因为与*ST龙力的互相担保,而成为压垮这家造纸巨头的导火索。引发财务危机的源头,或许源于泉林集团开工建设的年处理150万吨秸秆的综合利用项目。

2019年,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在关于“高唐泉林集团拖欠员工工资保险”的相关回复中就提到,“经调查,高唐县泉林集团因开工建设年处理150万吨秸秆的综合利用项目,受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银行金融政策调整、银行惜贷的不利影响,企业发展遇到资金瓶颈,导致拖欠集团员工部分工资、社保,给员工经济、生活及住院治疗费用报销造成很大困难”。

事实上,受“当地单一的融资渠道、银行金融政策调整、银行借贷”等因素影响,压垮的不止泉林集团一家龙头企业,去年破产的蓝山集团也受此影响无奈宣告破产。

02 破产国企自制“存单”揽储

2020年10月,因为资不抵债,蓝山集团被山东省高唐县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这家一直以来被高唐人视为当地三大支柱企业之一的龙头级企业,始建于1958年,是集粮油食品加工、植物蛋白加工为主的综合型国有独资大型企业,并参与国家绿色食品大豆蛋白、大豆油、低聚糖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但几乎直至破产,外界才对这家“光环满身”的国企的财务状况窥得一角,据高唐县人民法院发布的公告显示,蓝山集团等五家公司截止2020年6月15日的资产负债率为706.61%,而随着更多细节的曝光,蓝山集团自制“储蓄存单”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深陷担保泥潭等内幕也浮出水面。

其实,早在2017年时,蓝山集团就因在过去20余年中向员工、社会筹集的资金无法兑付而惹上官司,截止目前,天眼查数据显示,在蓝山集团目前362桩法律诉讼中,仅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就占据所有诉讼案由的55%,目前蓝山集团作为被告标的金额合计17.07亿元,而蓝山集团旗下所有企业股权资产清算金额也不过只有1.83亿元,仅占前者的1/10。

除此之外,蓝山集团破产引发高唐本地国资企业动荡,当时有媒体披露,高唐多家国企都存在公开揽储、彼此担保的经营状况。尽管高唐有关部门回应称,“除却蓝山集团,其他国有企业均经营正常”,但当地的国企金城投资、高唐县国信融资性担保有限公司、高唐热电厂等多家国企均官司缠身,由高唐县国有资产管理局直接或间接控股的金城投资及高唐县国信融资性担保有限公司,目前已被司法机关列为失信人,两家公司的董事长也均被限制高消费。

为何当地如此多企业、尤其是国企深陷互相担保的怪圈呢?

问题根源源于当地不甚理想的融资现状。一直以来,由于高唐县本身经济体量小,财政收入总量偏小,以2019年数据为例,2019年高唐全县财政收入仅有12.14亿元,财政支出25.26亿元,财政收支矛盾尖锐,难以调剂出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很多企业难以从银行金融机构获得支持企业发展的长期借款。

于是,当地企业为了发展,往往通过企业之间互相担保来申请贷款,或短期内互相拆借、内部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但一旦一家公司因经营不善而蒙受损失,便会带来一系列多米诺连锁反应,而高唐近年来龙头企业的接连破产,也足以佐证这一点。

不够畅通的融资渠道,也进一步阻碍了高唐当地的企业资本市场化过程。今年上半年,高唐2021政府工作报告披露,高唐目前有7家企业通过股权挂牌进入资本市场,但除了目前在境外上市的纷美包装外,国内A股市场,高唐仍处于颗粒无收的尴尬境地。

值得一提的是,高唐县上半年发布的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中提到,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进制造业贷款、中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数量和占比双提升”,对此,我们也希望高唐能借助这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补上企业融资难的短板,实现当地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零突破”。(综编/陈沆)

参考文献:

1.《山东高唐国资困境调查:龙头企业破产清算,国资系统整体亏损严重》,香港商报山东,2020.03.19;

2.《山东高唐发出“制造业强县”冲锋号令》,大众日报,2020.04.20;

3.《高唐蓝山集团破产!资产负债率 61%!》,鲁网聊城,2020.11.13;

4.《山东高唐两国企自制“存单”揽储 逾期未兑付》,中国经营报,2020.04.13;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