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城市特色

展望山东2021系列观察③ | 逆风的金融业,山东经济行稳致远的“榫卯”

新浪山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本系列由山东省新媒体协会、新浪山东联合出品

 编者按:春潮涌动,激荡发展浪潮,回望2020年,山东经济运行V字反弹,交出了“硬核答卷“,展现出山东经济韧性的一面。2021年是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周年,经过连续三年的阵痛、淬炼与重塑,山东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站在开局“十四五”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浪山东特别推出“展望山东2021”系列观察文章,以此翻开山东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文/澍野 设计/艳云 

金融数据,是经济的一个“晴雨表。这表面上体现的是金融方面的增长速度,实际上则反映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

近日,山东公布了2020年全省金融运行情况:2020年末,山东社会融资规模余额为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4.5%,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9.8万亿元,同比增长13.4%,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存款余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3.0%,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

从上述数据来看,山东社会融资规模、贷款、存款等主要金融指标已回升到中高速增长区间,全年增量均创历史新高。这不禁令人欣喜,因为这意味着山东融资市场活跃度提高,已经度过了过去续贷续投的阶段,金融市场释放出良好信号,推动着山东经济平稳运行。

2020年,对各行各业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银行业同时经历了全球新冠疫情及金融危机的震荡。

不久前,普华永道发布的《2020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显示,2020年上半年,52家中国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9010.52亿元,同比减少9.05%,这是银行业首次出现整体性负增长。

恒大研究院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中小银行盈利增速大幅下降。尾部城商行营业收入下降,净利润波动明显,净息差大幅回落甚至转负。营收及净利润排名后20的银行,营收最高降幅达72.1%,净利润最高降幅达102.1%。

从竞争角度来看,银行业发展分化加剧,头部效应愈加明显。

国有大行依托资金成本优势,优质资产向大行集中,且中小银行自身分化加剧,市场和同业竞争压力加大,中小银行亟需在细分市场和本土区域拓展更大空间。

实际上,中国从疫情中逐渐恢复过来,背后离不开银行业的强力支撑。山东银行业在此次疫情中就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确保了大量中小微企业在寒潮中“活下去”。

疫情发生后,在抓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山东银行业采取一系列新的授信服务措施,精准施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减免相关费用,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支持疫情防控企业扩大产能、全面服务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

截至2020年末,山东省普惠小微企业有贷款户数为133.2万户,普惠小微贷款余额8176.8亿元,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970亿元;为市场主体办理贷款本息延期5113亿元。整体来看,金融机构对普惠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为山东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还创新推出多项金融服务举措,在全国首创企业金融辅导员制度,初步建立省市县三级金融辅导体系,为1.4万余户企业解决融资3738.6亿元。

此外,2020年以来,山东银行企业还加快了上市的步伐。10月12日,在A股排队多年未成功上市的威海银行,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年内继渤海银行后第二家在港股上市的银行股,也是山东省第三家在主板上市的银行。此前,青岛银行已在A+H股上市,青农商行则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威海银行的港股上市,打开了山东银行机构上市的序幕,包括潍坊银行、莱商银行、以及济南农商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均已发布上市计划;齐鲁银行刚刚IPO而在多家银行密集筹备上市的背后,则是山东对资本市场多元化构成的关注。

虽然山东金融机构正在形成一批排队上市的新格局,但与浙江、江苏等金融机构表现活跃的大省相比,山东资本市场之路仍然长路漫漫。除此之外,山东上市银行还集中在青岛和威海两地,其他地市城商行与农商行还有很大的潜力待挖掘。

如今,银行业的生态正在快速被重构。中国的智能城市和城市大数据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以“智慧城市”新概念引领城市发展,解决城市问题,促进城市的智能化、个性化、持续性发展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其中,以“智慧银行”来驱动“智慧城市”发展,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数字经济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同时,在金融监管端,针对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全面提升监管效能。因而,接下来,把握时代趋势,进行金融改革与创新,对山东银行业来说也尤为重要。

2020年12月,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及“金融”的频率高达18次,其中“改革”与“创新”也是与之相关联的高频词汇。

例如,建议中不仅提到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也提到健全鼓励消费的政策体系,创新消费金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此外,建议还强调了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山东要优化间接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渠道。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入推进农商行、城商行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支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这进一步明,金融系统对经济发展的强大作用不可忽视金融改革与创新在山东现阶段处于重要战略位置。虽然山东金融系统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从过去发展的经验与成果来看,山东依然应该对此信心满满。

一组数据可以让人眼前一亮:“十三五”时期,山东金融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891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4567亿元,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2%上升至6.2%,可以明显看到,现代金融服务业在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

而山东金融数据的增长,也将对“十四五”开局产生积极影响,不仅为今后的金融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资金的支持,还对做好企业的扩大生产或者扩大市场占有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俗话说“榫卯万年牢”,不用一颗铁钉,仅靠榫卯工艺,便可做到扣合严密、间不容发、天衣无缝,使用百年而依旧坚固美丽,榫卯结构在我国建筑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下,在复杂多变的逆境中,低调又实干山东金融业,主动扛起肩上使命,释放出榫卯背后关乎经济整体结构的稳作用,融入山东省经济社会大循环,为经济航船加油蓄力,促使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也进一步释放出来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