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城市关注

新浪|李沧,创新、品质、时尚的「蝶变」

新浪山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近日,青岛市首批时尚艺术街区名单公布,其中李沧的‘李沧酒吧街’、‘融源文化艺术街区’、‘绿城新天地广场’3个街区成功入选,李沧也成为了入选街区数最多的城区之一。

时尚是世界城市发展的风向标,2019年,青岛首次将建设国际时尚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以时尚地标和时尚街区为空间载体,以文化生活涵养时尚气质,李沧区不断整合辖区优势资源,对城市时尚属性提档升级,以源源不断的创新之力为青岛国际时尚城市建设增光添彩。

01

老工业区的蝶变

李沧地处青岛主城区的北部,南接市北、东近崂山、北邻城阳,西侧有跨海大桥直通胶州、黄岛,与沿海的市南、市北相比,这里的气候更偏向内陆。

李沧曾是传统工业的聚集区,在改革开放初期,“上青天”(“上青天”是对中国当时的“三大纺织工业基地”——上海、青岛和天津的简称)的机器轰鸣声响彻云霄,给李沧带来产业辉煌的荣耀。与此同时,李沧中部的李村,因商贸业发达而闻名于世,有着百年历史的李村大集于2008年入选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然而,彼时的李沧,在老一辈青岛人眼中似乎总带着“灰色”的标签:从城区面貌看,主城区名不副实;就经济发展来看,正竭力摆脱工业底色浓重的传统工业区面貌。

新旧动能转换,对李沧来说路途艰难。传统产业“去”得快,仅一汽搬迁,就带走了200多家配套企业,李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减少到61家,工业对李沧区GDP的贡献进一步减弱;但新产业“来”的速度也慢,服务业总体上仍以传统行业为主,金融、研发设计、科技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尚未形成支撑,全市规模以上企业9000余家,李沧区却不到500家。

面对发展瓶颈及激烈的区域竞争,2016年,李沧区提出“只有拼命才能活命”的大逻辑,在这种开拓进取的决心和背水一战的勇气之下,李沧全区在思想深处来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从搭建高端平台,集聚高端创新人才等方面入手,从无到有打造了青岛国际院士港,李沧的“蝶变”由此开始。

其实,从青岛国际院士港总体战略发展规划和空间发展规划可以看出其格局之大,“9+3+1”为基本架构的院士经济生态体系正全力构筑。

具体来说,“9+3+1”基本架构围绕院士工作站、院士研究院、院士产业核心区试验区等9个核心板块,以“基因改造”铸就创新之核。聚合丝路协创中心国际资源;加快青岛-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国际特别创新区发展,推进小微企业孵化加速,拓宽规模企业国际化渠道;抢抓上合示范区建设机遇,提升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运营质量。谋划推进楼山配套片区建设,打造院士智能制造产业区。

院士港的创新效应还汇聚起多层次投融资浪潮。全省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全国第18家“个人系”公募基金——“兴华基金”落户院士港,成为首届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举办以来青岛新拿下的四个金融牌照之一。

依托“百花齐放”的院士港,李沧区探索打造“院士创新特区”,加快培育提升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一个充满活力和富有创造力的院士成果转化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

02

从老旧工业区到

宜业宜居宜身宜心的创新型花园式中心城区

曾经,李沧的底色是灰色,空气中是震耳的机器轰鸣,行走中看到的是老工业区的陈旧面貌。

彼时,如果有人将李沧与时尚联系在一起,恐怕会被人认为是‘天方夜谭’。而如今,青岛市首批时尚艺术街区名单的出炉,将李沧摆到了和市南、市北同等级的位置。

一个海滨城市的‘内陆’城区,曾经机器轰鸣的老工业区,如何焕发时尚活力?李沧又拿什么和其他城区比?时尚艺术街区只是建设时尚城市的一个开始,接下来的路,青岛将如何走?李沧又将如何走?

事实上,就在这份名单公布不久前,时尚媒体Vogue Business In China发布的《新时尚之都指数报告》显示,成都综合实力最强,位居第一。一时间,一座内陆城市何以成为中国新时尚之都的疑问满天飞,广州的时尚人士甚至愤愤不平的表示,三宅一生在广州没有店,但在成都太古里就有,而且店面比上海的还要大。

作为离海岸线几千里远的内陆城市,成都能在时尚圈杀出重围,切切实实有硬数据支撑。报告援引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成都有近1万家茶馆,3463家书店,2078家酒吧,在全国分别位列第一、第二、第三,并曾荣获“2017年书店之都”称号。报告称:“书店能揭示一座城市的阅读氛围和文化指数,酒吧能够衡量和探测一座城市的夜生活时尚浓度,而深入市井生活,则是成都的文化特色。”

1万家茶馆,3463家书店,2078家酒吧,是成都时尚指数的最直观表现,但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些,对时尚城市的解读依然停留在表面。事实上,成都的时尚最让人动容之处,在于这里的人生活的安逸自如,穿T恤和穿名牌一样舒适自在,步行者和开豪车的人可同坐路边吃担担面。成都的时尚,是人们安居乐业之余,自然而然催生出的热情和活力,是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其根源则是人们长久以来对这个城市的评价——惬意。

‘惬意’一词,正好与李沧的‘四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2017年,李沧提出要努力打造宜业宜居宜身宜心的创新型花园式中心城区,使李沧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宜业宜居的‘宝地’和宜身宜心的‘福地’。事实上,李沧也正是这么做的,一方面,迁出老工业,对区域功能进行重新‘洗牌’,提升城区硬实力;另一方面,李沧又以文化建设盘活老城资源,全面提升区域时尚度和居民幸福指数,使城区软实力逐步上升。

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发起后,李沧区致力于原创音乐推广及音乐人才培养工作,先后培养出老雷、小炮、柴海鑫等新生代音乐人以及以他们为灵魂的“囹圄”“LIMB”“炽热冬日”“迷雾浴场”等李沧本土乐队,以实现老城区历史文化艺术的整合和传承。

在接地气儿的夜经济之外,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作品展、晚清民国纱灯画展等展会也在李沧渐次开展,为区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又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更为难得的是,走在李沧的街道社区,市民能够轻松地找到悦读书房、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朗读亭,享受阅读的乐趣。李沧已基本建成“十分钟文化圈”,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也延伸至居民家门口,李沧也因此获评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区。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李村商圈、网红夜市、酒吧民谣弹唱、李沧剧院、悦读书房等便渐次鲜活起来,使城市在夜间焕发活力和风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李沧区多方位促进民生改善,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用心用情用力办好老百姓最关心关切的民生事,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将自我定位为“服务者”而非“管理者”,正是“四宜”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也为整个李沧区带来了多米诺骨牌一样的连锁效应。以民众为主角,政府托举民众,才能让民众真正实现宜居宜业、宜身宜心,才能从中催生出时尚与活力、品质与文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作为主城区价格“洼地”的李沧,曾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在此买房定居,在城市千方百计抢人才的当下,李沧已然积累起了人才优势。吸引人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留住人。为此,李沧区不断倒逼自己在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方面转型、变革:打造独具特色的“跟进式”公共就业帮扶体系,建立人社服务专员制度,创新搭建人社智能公共服务平台, 为人才提供更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健全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网络,筑牢基层健康网底,把健康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和教育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市率先推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清单”,“十三五”期间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38家,建立“助老大食堂”63处……

这样,李沧才能更深入地融入青岛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中。

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李沧区将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民生事业,使生活在这里的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结语

先贤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的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

过去的李沧,是人们眼中并不美好的存在,“上青天”的机器轰鸣声带来美誉与荣耀,也留下“脏乱差”的时代印记。

如今的李沧,经历了“凤凰涅槃”的阵痛与淬炼,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探索打造“院士创新特区”,融入青岛创业城市建设。

从老旧工业区到宜业宜居宜身宜心的创新型花园式中心城区,从传统工业区到创新时尚聚集地,李沧跨越的,不仅是空间距离、经济差距,更多的是发展理念和城市格局。

以科技创新引领时尚生活,我们有理由期待,“四宜”李沧必将成为真正因美好而让人居留的城区。

(  来源/新浪山东   作者/迦叶 设计/刘蒙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