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城市

逐绿而行,烟台唱响绿色低碳主旋律|新浪

新浪山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夏末秋初的烟台,海天交织,目光所及尽是绿意涌动、生机勃勃。

8月28日至30日,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举办,这是在山东省举办的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国际性盛会。

大会期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果展同步举行,展会重点围绕生态环保、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改革开放以及民生保障等方面布展,重点展示山东近几年深化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成效。

以“绿色低碳”之名,烟台再次迎来了世界瞩目的“高光”时刻。

01 “绿色低碳”这道题怎么答?

如此盛会,为何会花落山东、花落烟台?

将时间拉回到去年八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历史使命。这是党中央提出“双碳”战略以来,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国发文件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开辟了广阔空间。

至此,一幅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在齐鲁大地徐徐打开。

一年来,山东扛牢示范先行“大旗”, 把先行区建设作为全局性定位、全方位要求、全过程引领的重大战略,加强前瞻性思考、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强化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搭建起先行区建设的“四梁八柱”。

2023年1月,山东出台实施《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细化确定160项重点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强力推动各项任务扎实落地。

随后,山东又制定了《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今年计划推进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重要改革举措、重点目标任务。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打开今年上半年山东的“绿色成绩单”,可以看到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塑强,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活力更足,先行区建设实现强势开局、取得积极成效。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6.2%、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0.9%,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5.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8381.8万千瓦,占比达到41.8%。

一个个令人鼓舞的数据,勾勒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图景,也见证了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生机勃勃和澎湃动力。

而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个核心区之一的烟台,走在山东先行区建设的前列,趟出了一条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烟台样板。

“绿色低碳”这道题怎么答?烟台交出了一份“高分卷”。

02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烟台答卷”

海是蓝色的,而烟台是绿色的。

地处山东半岛东部的烟台,通山达海、湾岛相映。夏末秋初,一望无垠的金沙碧浪、景观奇妙的大小岛屿连接着被树荫遮蔽的绿色长廊。

2016年,国家节能中心授予烟台市推动绿色发展示范基地牌匾,烟台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推动绿色发展示范基地,便开启了快马加鞭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时光荏苒,7年时间如白驹过隙,但“绿色低碳”却已成为嵌入烟台发展基因的底色。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依海而兴的烟台,深知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

2017年,烟台市出台《关于推进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规划》,全面启动长岛国家级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

2018年,烟台市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成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潮平两岸阔,奋楫正当时。

2022年12月底,烟台市委、市政府印发了《烟台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烟台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描绘了新蓝图。

2023年1月,烟台发布《烟台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为建设绿色生态烟台指明了方向。

提升发展“含绿量”,能源领域是主战场。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理念,烟台市打造了一批核能综合利用、低碳清洁供暖等典型示范应用场景,同时聚焦构建核、风、光、氢、储、LNG协同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重点推动海阳核能供暖、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示范工程,烟台因此成为山东唯一的智能低碳城市试点。

国家电投海阳核电项目发出了山东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形成了山东第一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海阳建成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大大降低了城市碳排放量。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海阳核电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已累计发电超过930亿度,相当于减少原煤消耗约4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400万吨、二氧化硫24万吨、氮氧化物21万吨。

逐“绿”而行,烟台还将着眼大棋局,落子更精准。

在稳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烟台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1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和“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提速海洋强市建设,大力发展海工、海上能源等特色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优势。

在加强重大支撑性项目储备方向,全面落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年度重点任务,确保取得实效,跟进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优化整合进度,谋划储备一批建设条件完善、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高质量项目,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围绕国家双碳重大战略,烟台市聚焦重点领域,全面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数据显示,自2017-2022年,烟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5.8%,增幅全省第一;与之相呼应的是,烟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3%,降幅全省第一。

这一升一降,是烟台围绕国家双碳重大战略所交出的优异答卷。

如今的烟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生态质量指数(EQI)、空气质量改善、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土壤安全利用等5项省考核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

2022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全省第一,空气质量连续5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0.9%。

一组组优异的数据和指标勾勒出烟台持续向新、持续向美的绿色生态画卷。

03 逐绿而行,扛牢“国之重任”

进入新发展阶段,绿色低碳发展是一道必答题。

此次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烟台召开,对于烟台来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更是机遇难得。

大会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安排了“1+3+N”系列活动。其中,“1”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3”为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推介及商务洽谈会、2023清洁能源发展会议;“N”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决策咨询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果展等多场活动。海内外国家政要、权威专家、科研机构、跨国公司代表共计500多人共襄盛会。

这是烟台承办的规格最高、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重要会议,高水平办好这次大会,既是烟台必须扛起的责任,更是作为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引领城市的担当,必将为烟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点燃新引擎。

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是国之重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并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蓝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就在上个月,生态环境部在“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上发布《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报告》,评估结果为优良的城市中有40座,北京、深圳、烟台位居前列,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引领城市,烟台凭借实力再次“出圈儿”。而这背后,彰显的是烟台实施“双碳”战略走出的铿锵有力的步伐。

今年上半年,烟台九大产业实现产值4085.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5.3%。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两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强势崛起,航空航天、清洁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速裂变,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软件和信息服务特色集群、预制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招远市黄金产业集群等3个集群入选2023年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在烟台,一副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图景呼之欲出。

俯瞰港城,山峦叠翠,水天一色。

打造绿色低碳城市,从来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它是清新自然的空气,是湛蓝如洗的天空,是清澈干净的海水,是绿树迎风摇曳,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黄渤海交汇处,一片碧海中,烟台正唱响绿色低碳的主旋律。

(文|王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