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城市

东望 | 从一篇朋友圈爆文看淄博, 能给我们的城市推广带来什么启示?

新浪山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提起淄博,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老工业城市”、“当代国窑”等标签。

然而,近日火爆朋友圈的一篇题为《当未来驶入淄博》的文章,则彻底颠覆了人们对淄博这座城市的一贯印象,文章展示了淄博新材料产业实力——淄博是全国首个“新材料名都”,现拥有亚洲规模最大、全国第一个氟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国唯一的“国家工程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首家“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了具有淄博特色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

在感叹之余,人们不禁要问,淄博是如何做到如此华丽的科技转型的呢?

文章中就以独特的视角,带领我们走近淄博,走近看似遥远、实则很近的新材料,看新材料是怎样以科技的力量改变一座城市,改变我们的生活。

为了让新材料看起来能更加接地气,让普通公众能够更直白地了解新材料和“新材料名都”淄博的崛起历程,文章基于对新材料“科技改变生活”的深刻领悟和淄博“科技本色”的深刻洞察,以打破常规的视觉思维模式,将新材料产业冰冷的工业感×时尚加以融合,给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和视觉感受。

恢弘大气的全方位解读和耳目一新的视觉呈现形式,让这篇充满科技感的文章乍一发布,便在短短4小时内,微信阅读量突破6万,网信山东、山东发布等公众号也纷纷转载,还有网友评论道:“很不一样的视角,用时尚的表现手法包装了原本很难理解的‘新材料’,不仅好看而且易懂,创意第一”、“这才是真正的讲好家乡故事”……文章在吸引眼球的同时,也为淄博、乃至淄博新材料博览会暨论坛活动引来不少流量,实现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和城市品牌的海量传播。同时,也为淄博当地人才引进、招商引资带来了现实且深远的影响。

有人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而借助淄博新材料产业这本“书”,我们看到了淄博更大的城市抱负。

从2002年提出要打造中国新材料“硅谷”,到2010年获评“新材料名都”,再到如今的新材料占据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半壁江山,淄博用18年的时间,让新材料在这座城市落地生根、全面开花。在彰显淄博这座城市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之余,也暴露了其力争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之都的野心。

在这个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每一个蓄势待发的城市,都需要讲好自己的城市故事,挖掘出独具特色的城市亮点,让城市变得更有辨识度。像成都便借助《成都》等网红歌曲升级城市营销,推出“蓉漂”概念吸引年轻人赴蓉发展、创业和生活,背后既有打破常规的城市形象塑造创新,也有城市推广理念的突破变革。山东海阳也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海边音乐节,轻松创造过亿话题量,让海阳从千城一面的城市矩阵中脱颖而出。

对于媒体而言,更需要不断尝试新的形式,讲好真正的家乡故事。

“执新浪之笔,讲山东故事”。在新浪山东最近推出的一系列长图文章,如《什么是“淄博”?》、《祝福祖国,以‘菏泽牡丹’之名!》等,便尝试着以视角+视觉两方面的极致呈现,颠覆人们对淄博、菏泽等城市过往的固定认知。尤其是《当未来驶入淄博》一文成为继前者之后“讲好山东故事”的又一力作,成为宣传城市在内容上的“样板内容”。

“爆款,只有没有和无数的区别”。在这条讲好淄博故事、山东故事的赛道之上,如何能借助优质内容,润物无声地沉淀城市价值,把淄博乃至山东的故事讲得更到位、更丰满,让每座城市都变得鲜活而独特,是我们的城市包括媒体努力的方向。(陈沆)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