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秘诀”世间皆知,为何德国更青睐济南高新区?

新浪山东
关注#2019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

作者 | 葛晓璇 设计 | 刘蒙蒙
来源 | 新浪山东头条(ID:xlsdly)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在政策引导与扶持之下,大批企业迅速崛起,产业培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济南高新区正通过“生态赋能”发展,实施“千百万”产业提升计划,努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此,高新区不仅着眼于世界500强等大型企业,还把中小企业作为“潜力股”进行创新孵化,并推动智能智造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 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夜景(资料图)
在德国工业4.0框架下,德国的制造业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了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赋予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德国也在积极寻求对外合作,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落户济南高新区,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中德合作区。
11月11日至13日,以“智汇中德 赋能未来”为主题的“2019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在济南举行。这也为济南高新区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进一步对接和合作提供了契机,与德国汉诺威一同赋能中德智造。
△ 2019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济南“点亮”
1
高速发展的底气
为什么中国北方第一个中德合作区能落户济南高新区?
“打铁还需自身硬”,济南高新有硬实力,有创新精神,因而有底气。
济南高新区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设立于1991年。从最初批复的15.9平方公里起家,济南高新区历经多次扩区,发展到现在的318平方公里,逐渐扩大的不只是面积更是实力。2016年-2018年,短短两年时间,济南高新区在全国168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从全国第19位跃升到第11位,成为山东省内排名第1位的国家级高新区。
为全力打造“高新速度”,济南高新区规划了临空经济区、智能装备城、生命科学城、齐鲁智慧谷、齐鲁创新谷“一区两城两谷”空间格局,临空经济区也成为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的所在地。

△ 济南药谷(资料图)
目前,济南高新区已进入“千亿时代”。2018年其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生产总值1008.8亿元,同比增加11.5%。同时,2018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73个,累计达到679个,科技创新能力也成为济南高新区的底气。
同时,济南高新区工业保持高速运行。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06.8亿元,同比增长16.6%。同时,济南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224.7亿元,利润总额70.3亿元。这得益于济南高新区推动工业制造向工业“智造”的转变,与德国“工业4.0”也步调一致。
在对外贸易上,济南高新区的表现也可圈可点。2018年,济南高新区进出口总额397.6亿元,同比增长26.5%,实际使用外资额46.87 亿元,同比增加41.8%。济南高新区引进英国ARM公司智能物联网、山大中美产业园、米尔斯癌症诊疗中心等一批尖端研发项目等,济南走起国际范儿。

△ 2019年汉诺威工博会(来源:新华网)
在对德合作上,济南高新区先后设立了济南·德累斯顿产业合作办公室、德国斯图加特中德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中心两处海外合作机构。这不但能帮助济南企业拓展市场,寻找海外技术及经贸合作伙伴,为济南企业“出海”搭建载体平台,也可以为德国企业进入中国提供服务和帮助。
近年来,济南重视对德国企业的招商引资,连续多年举办德国济南招商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投资济南”、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大会等活动。其中,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已成功举办四届。本届大会将举办中德资本与人才合作分论坛,以及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分论坛等,为促进中德工业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平台。
今年6月份,济南高新区还发布了《济南市加快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发展若干政策》,从土地利用、园区开发、财政金融、鼓励对德合作、人才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对加快中德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让“中国北方第一个中德合作区”得以高速发展。

△ 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来源:“济南高新区”微信公号)
2
制造“秘诀”的延续
济南选择国际“联姻”的德国汉诺威,来头也不小。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制造”以高质量而闻名于世。汉诺威正是德国工业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城市,是德国的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中心。大家所熟知的大众汽车集团、奔驰汽车的母公司戴姆勒、西门子等都是德国企业的典型代表。
世界上有不少的工业强国与工业大国,为何德国制造能在全球脱颖而出?
其实,德国制造的“秘诀”是对教育的重视、对广大中小企业的支持。早在文艺复兴时代,德意志地区就非常重视对民众的教育。在19世纪后期,德国人的受教育率就超过了90%。目前,德国仍然坚守着对教育的重视,德国职业院校、技术型学校培养出大批实用型人才,成为德国工业的中流砥柱。

△ “德国制造”(资料图)
以往,中国的职业技术学院都为名牌大学的学霸所“不屑”。如今,上综合类名牌高校,“走上人生巅峰”的路径已悄然改变。在部分普通高校学生“毕业即失业”、“插科打诨0技能”的恐慌中,“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术业有专攻”的理念逐渐萌生,在“大国工匠”等成功事例的感召下,职业技术学校也在这一批“敢吃螃蟹的人”中“吃香”。
目前,在济南高新区,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延续了德国制造的“秘诀”,搭建了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由西门子工业4.0创新中心、济南职业学院-AHK中德技术中心、山东英才学院与德国费斯托中国培训项目合作的“中欧智造机电一体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济南高新区使得这一“秘诀”本土化,不但能实现“以人聚产”,通过面向欧洲企业培养实用性的技术人才,吸引高端企业进驻,还能让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抬头有尊严,用精湛的技术把握高端行业和高薪职业。

△ 2018年,济南高新区平均工资位居济南第一(图为济南高新区·汉峪金谷)
与此同时,济南高新区不断完善人才新政,高层次人才不仅每年享受查体服务,看病享绿色通道,还专门为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及时记录动态健康信息,并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随迁配偶安置实施细则,还打造了全国第一家人力资本产业园,推出了全国人力资本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使得人才无后顾之忧,让人才“引进来”也能“留得住”。
此外,德国企业还以“小而精”闻名。德国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大约占到80%以上。德国企业还有很多的“隐形冠军”,它们有些企业就只有3-5个人,却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小设备,让人不得不惊叹德国中小企业的技艺和实力。
在济南高新区,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创新孵化的“土壤”。其依托高新区的中欧产业园,用“产城融合、生态赋能”的发展理念,打造融汇德国品质与齐鲁特色的国际合作示范区,让德国制造的“秘诀”在济南落地开花,并逐渐实现济南本土化、特色化,让济南的中小企业也能在融合中,实现生态赋能和创新孵化。

△ 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来源:新华网)
目前,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制造业、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及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等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航加国际航空产业园、普洛斯机器人产业园、8+6功能芯片、博世马勒涡轮轴等一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推动济南智能智造时代的来临。
如今,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济南高新区,正在打造“生态赋能”型发展模式,用“生态化”的理念和方式,赋能高新区创新创业、政务、社会、政治、环境等领域,打造开放融合的动态平衡系统,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融合,赋能中德智造,也为济南全面发展注入强有力的新动能。
编辑 | 寒江客 审核 | 拾冷
图片综合网络 © 新浪山东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