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全力实施林水会战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目前,滨州市累计完成造林156万亩,全市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28%。到2020年,全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将到30%以上,城区的绿化率达到40%以上,市民出门500米就能见到绿地。

十年林水会战:生态文明建设的滨州实践

    《滨州志》有诗云:“滨州风景异,四望少人烟。野佃全无舍,荒城半是田。民贫偏苦雨,地卤更艰鲜。何必论饥馑,丰年亦可怜。”

无棣县春季林水会战暨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3月28日,滨州市副市长贾善银带领参加全市春季林水会战现场推进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与会人员,来无棣县对林水会战、土地开发、美丽乡村建设、路域综合治理等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观摩。

水为脉绿成韵 十年林水会战靓现"北国江南"

    “新增蓄水能力3.17亿方,完成合格造林156.2万亩,建设绿色通道2476公里,新建农田林网219万亩……”

  • 成就生态滨州
  • 助力湿地保护
  • 夯实农业基础
  • 增益美丽乡村
  • 巩固生态文明
  • 靓现北国江南
  • 推动十绿工程
  • 圆梦美丽滨州
  • 成就生态滨州.jpg

    “林水会战”成就生态滨州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初冬,鲁北平原腹地,小开河沉砂池。漫步堤岸,一边是片片稻田和绵延树林,相互掩映成一幅秀美风景画;一边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湖心岛上原生杂木荫蔽,早已是鸟儿的天堂。路为骨、水为魂、林为韵、林水相宜,一派鱼米之乡的标准景致。[详细]

  • 助力湿地保护.jpg

    滨州湿地总面积居全省第四

    秋末冬初,褪去绿衣,换上了红妆的黄河岛湿地,与碧海相映;北海凤鸣鸟类湿地公园,被万亩生态林场所环抱,碧波环绕、生机盎然;166公顷的小开河湿地公园中鸟鸣林间,鱼翔浅底,去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如今,全市湿地生态功能大幅提升,昔日植被稀少、绿色难觅的盐碱滩,到处都是勃勃生机,湿地把一市四县五区连缀成为一幅美不胜收的旖旎画卷。 [详细]

  • 夯实农业基础.jpg

    三大载体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滨州市林水会战提档升级紧紧抓住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关键,努力建设高标准方田、现代农业园区和打造畜牧水产千亿级产业集群“三大载体”,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发展农业“新六产”,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详细]

  • 增益美丽乡村.jpg

    实施林水会战建设美丽乡村

    “东部种植柽柳,南部种植白蜡,西部发展冬枣,北部保护湿地。”这是沾化区的造林规划,沾化区林业局局长李景山向记者介绍说:“考虑到在盐碱地上造林的需要,沾化区突出工作重点,破解难点,立足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确定了以泊头为中心,辐射到富源、黄升、流钟、大高,建设10万亩白蜡林,形成10万亩地的天然氧吧,为主城区打造一个后花园。”[详细]

  • 巩固生态文明.jpg

    生态文明建设的滨州实践

    巨变始于2008年。滨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是年作出了全面开展“林水会战”的战略部署,在滨州大地掀起了一场改天换地般攻坚战、持久战。[详细]

  • 靓现北国江南.jpg

    林水会战滨州现"北国江南"

    “新增蓄水能力3.17亿方,完成合格造林156.2万亩,建设绿色通道2476公里,新建农田林网219万亩……”这组数据浓缩的是滨州连续10年实施林水会战取得的成效。如今的滨州大地,水为脉绿成韵,产业兴旺,乡村美丽,展现出一幅“北国江南”新景象。[详细]

  • 推动十绿工程.jpg

    滨州推进“十绿”工程

    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光峰在10月25日全市林水会战工作会议上强调,林业方面要突出“园林化、景观化、精品化、特色化”,进一步提高绿化景观档次,由绿化美化转向特色化、差异化和韵味化,打造成景成韵、错落有致、有花有绿的风光景色,做到“人到滨州、入景入画”。要结合滨州市黄河文化、孙子文化、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等厚重底蕴,在景观视觉和文化内涵上多下功夫,更多地体现和反映滨州文化积淀、地域特色,做到“人来滨州、流连忘返”。[详细]

  • 圆梦美丽滨州.jpg

    林水会战滨州水清林茂天更蓝

    自2008年以来,滨州市把林水会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抓手,集中发力、持续用力,统筹推进绿色生态、水系生态、农业生态、路域生态、乡村生态等重点工程。昔日“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的景象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绿树成荫、碧水长流、清新润洁、人景相宜”的生态绿色宜居之地,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详细]

3-2

邹平:林水会战让山更绿水更清

邹平将林水会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抓手,集中发力、持续用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详细>

  • 林水会战三大载体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滨州市林水会战提档升级紧紧抓住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关键,努力建设高标准方田、现代农业园区和打造畜牧水产千亿级产业集群“三大载体”,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详细]

  • 四环五海、生态滨州

    巧妙地将大面积盐碱涝洼地变废为宝,构筑起外有环城公路、环城水系、环城林带和环城景点“四环”环绕,内有五个大型水库(五海)、72片湖面错落,人工河沟联湖海的城市水系,形成了“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的城市特色。[详细]

  • 十绿工程推进

    滨州市林业会战将加快推进由增量扩张向提质增效提升,向产业融合发展,向市场运作转变,进一步强化管理、提升质量、增强效益。...[详细]

  • 四个能力提升

    十年来,滨州市持续实施林水会战,在滨州绿色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创造了生态建设的滨州经验。[详细]

  • 湿地面积全省第四

    秋末冬初,褪去绿衣,换上了红妆的黄河岛湿地,与碧海相映;北海凤鸣鸟类湿地公园,被万亩生态林场所环抱,碧波环绕、生机盎然;166公顷的小开河湿地公园中鸟鸣林间...[详细]

  • 北国江南规划

    “新增蓄水能力3.17亿方,完成合格造林156.2万亩,建设绿色通道2476公里,新建农田林网219万亩……”这组数据浓缩的是滨州连续10年实施林水会战取得的成效。[详细]

  • 美丽乡村建设

    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桥涵闸站井综合配套的高标准农田。特色林果和林下经济发展在增绿的同时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广大农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据统计,苗木产业直接产值达40亿元。[详细]

  • 小开河治理

    灌区沿线兴建了5座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形成以西海水库、北海水库、芦河子水库为主的饮水供水网络,解决了近50万人历史性的饮水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乡、镇、村建起一座座小型水库,农业灌溉让广阔的盐碱地变为良田。[详细]

  • 乡村全面振兴

    十年来,滨州市持续实施林水会战,在滨州绿色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创造了生态建设的滨州经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