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滨州

滨州:共建价值共同体,凝聚发展向心力

商讯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滨州长期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相关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各族群众休戚与共、守望相助,如石榴籽一样紧紧围抱,共同发展。

以思想引领为主导,强化主题培根铸魂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滨州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11项28条,完善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推动创建活动不断向全面扩展、纵深推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典型引领。每年9月份开展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广泛树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为民族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优秀青年教师菅新刚,“全国第七届中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回族活雷锋杨广和以及回族女企业家从桂兰等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人物,以其典型事迹为原型,结合滨州当地吕剧曲艺,着力创作民族团结进步现代大型吕剧三部曲《梨花雨》《杨广和》《兰桂飘香》,巡回演出500余场次,连续三届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第十、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三、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创作金奖、银奖。

三是加强文化引领。市委统战部联合市关工委历时一年半编纂了含有1200多张图片、20多万字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丛书,并印刷1万套8万册向全市中小学校捐赠发放,在青少年学生中倡树“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开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先例。

以品牌创建为引领,讲信修睦营造氛围

一是打造“示范区”品牌。着力推进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试点工作,实施“11040”示范创建工程,设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象大使“梨小和”“榴小合”,拍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益宣传片《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建新阳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演讲比赛,建成2处以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要元素的主题公园,建成全省首个村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文化小广场,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二是深化“红石榴”品牌。累计投入省级民族事业发展资金56.4万元建设8处高标准“红石榴驿站”,实现县市区“红石榴驿站”全覆盖。各县市区也依托各种载体,发挥自身优势,在企业、社区和人员密集的场所累计建立15处“红石榴驿站”。在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组织各族群众开展联谊交流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无棣县山东前胡天颐康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全市首家驻企“红石榴家园”,促进各族员工交往交流交融。

三是创建“便民”品牌。建立少数民族居民信息库,为少数民族门店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式管理。为辖区少数民族群众发放“便民服务卡”1000余张,开通维权服务热线,办理就业创业、健康查体、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健康义诊、爱心募捐等各类民生服务事项600余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先后为15名流动少数民族学生办理转学、入学手续。成立由少数民族群众参加的“同心圆”志愿者团队,服务所在社区,融入当地社会。

以产业提升为根基,家和业兴共赢共荣

一是立足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把发展经济、做强产业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出台《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明确12条服务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聚力打造绿色肉牛600亿级产业集群。肉牛屠宰加工能力列全国县级第一位,打造中国第一“牛”县。

二是立足共富,回汉携手共赴小康。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争取、用好各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348万元,全部用于民族乡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有效改善了民族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村集体增收和各族群众致富。积极探索“粮改饲”肉牛种养结合新模式,少数民族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粮改饲”青贮玉米种植、建立肉牛养殖联合体等多种模式,与附近群众建立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为3万多户汉族群众年增加收入1万余元,回族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余元。

三是立足共赢,做实异地产业协作帮扶。全力做好与内蒙古科右中旗、青海省祁连县对接合作,趟出了一条“千牛万羊进山东,牛县牛企联内蒙”的“阳信路径”。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发展模式,高标准建成万亩“粮改饲”青贮玉米种植基地,成立犊牛繁育专业合作社90个,建成兴安盟首家综合性大型牲畜交易市场——大庙牛市,百利舸扶贫产业园、蒙东肉牛交易市场、祁连牦牛育肥场等扶贫项目进展顺利,开辟了“造血式”异地扶贫新路径。以“千牛万羊进山东”创新援青模式为背景的院线电影《牛王》,深情诠释“魅力牛县,爱洒祁连”的援青精神。(孙维勇,王琼,分析师 李吉双)

来源:新华财经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