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守艺人:苫匠,让百年海草房焕发生机

“那松软的草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有的人家将废渔网套在草顶上,大概是防风吧,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分俏丽。看一眼那渔家院子,立即给你方稳、厚重的感觉。大块石头砌成粗犷的墙,选材时随方就圆,因之墙面纹样规则中还具灵活性,寓朴于美,谱出了方、圆、横、斜、大、小、曲、直石头的交响乐。三角形的大山墙,在方形院子的整体基调中画出了丰富的几何形变化,它肩负着房盖上外覆的一层厚厚的草顶。”
这是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在荣成为海草房写生之后,留下的赞美文字。

海草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它主要分布在我国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沿海地带,特别是荣成地区更为集中。据考证,海草房从秦、汉至宋、金逐步形成并在胶东半岛广流传。到了元、明、清则进入繁荣时期。
但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不是海草房,而是伴随着那个年代孕育而生的一门手艺——苫匠。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源自于农村的许多老手艺,正渐行渐远、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境地。春天,是修缮房屋的好季节。苫匠,是为草房换草、修补的手艺人,是草房的美发师。如今,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农村草房的日益减少,已经让那些拥有几十年老手艺的苫匠,鲜有用武之地。

苫匠的手艺,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老苫匠说:“(苫房)像搭扑克牌一样,一层的边压着一层的边。”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尤其是苫海草房。

威海守艺人:苫匠,让百年海草房焕发生机
胶东特有的海草房营造技艺,是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苫匠,是海草房的营造者。一幢海草房需要70多道工序,全部都是手工艺。就地取材的海草和麦秸都是提前捆绑好的。


威海守艺人:苫匠,让百年海草房焕发生机
然后由苫匠们一层一层地压在房顶上,压得时候是讲究技巧的,一层麦秸一层海草,海草覆盖着麦秸,一般要压二三十层之多。

威海守艺人:苫匠,让百年海草房焕发生机

威海守艺人:苫匠,让百年海草房焕发生机
层层叠压的海草整体性较好,冬暖夏凉,冬天风吹不进,夏天阳光照不透。好苫匠苫出来的房子,都有一个正确的坡度,不大不小,能抵严寒不惧海风。


以前这门手艺经常是父亲传给儿子,现在儿子们都不愿意学了,年轻人嫌这活脏累。荣成现在的苫匠,只剩下不足三十人,最大的已年过八旬,最小的也快60了,但他们依旧在年久失修的海草房上辛勤劳作着。

威海守艺人:苫匠,让百年海草房焕发生机
随着荣成生态环境的改善,大叶藻重现荣成沿海,为苫匠修建海草房提供了新的用武之地。但物以稀为贵,海草的价钱与日俱增,需要好几块钱一斤,修一次房子需要数万斤海草,成本远高于砖瓦房。
苫匠尚可培养,可海草这个“米”要是没有了,那苫匠这个“巧妇”就成了是“难为无米之炊”了。海草房苫一次能用几十年,几十年后谁来苫它们呢?用什么苫它们呢?所以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苫匠和海草是海草房保护面临的两大问题:技艺需要传承,海洋需要保护。为保护好珍贵的海草房民居,近年来荣成市从三方面开始逐步加大海草房的规范化管理。

威海守艺人:苫匠,让百年海草房焕发生机
在政策方面,荣成市于2006年下发了《荣成海草房民居保护试行办法》和《海草房保护资金管理办法》,划定了海草房民居保护村群落,对擅自破坏、拆除、修缮海草房的违规行为做出处罚规定,还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在海草房民居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工程建设的,需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并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在资金投入方面,从2006年起,市财政局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海草房进行维修保护。同时,利用中央和省级下拨的补助资金对东楮岛等地的海草房及街道、院落、墙壁进行旅游开发式整体规划整修。


在文化传承方面,海草房均采用自然石块砌墙,浅海海草盖顶,需要石匠、苫匠、瓦匠、木匠等4个工种的密切配合,共70多道工序,技术含量很高,且全部为手工操作。海草房的保护和传承,必须培养好技术传承人。
春日的晨曦,为荣成一个小渔村数十幢海草房罩上一层金色的光环,眼前一幢幢海草房宛如童话中的“蘑菇房”一般可爱,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之中。

威海守艺人:苫匠,让百年海草房焕发生机
宛如童话世界般的海草房,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荣成人民的爱护下,会闪烁出新的光芒。

威海守艺人:苫匠,让百年海草房焕发生机
综合:中国荣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