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2020年威海将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近日,威海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威海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威海市“十三五”期间的老龄事业做出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水平稳步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统一,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县级以上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全覆盖。
鼓励村居给予老年人养老补贴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市将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贫困老年人救助制度、老年人福利制度。在扩大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的基础上,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统一。同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我市将优先考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纯老年人家庭。建立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制度,鼓励村(居)集体组织对老年人给予多种形式的养老补贴,提高老年人福利水平。
县级以上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全覆盖
在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方面,我市将完善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高龄老年人健康档案,将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10%以上。落实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制度。到2020年,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
促进医疗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对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产品,鼓励举办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到2020年,县级以上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全覆盖,全市护理型养老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30%以上。
同时,我市将支持有条件的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医疗机构,发展老年医疗与康复护理服务。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老年人医疗、康复、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提高康复、护理床位占比。到2020年,全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病科比例达50%以上,每万名老年人拥有专业机构康复床位5张。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每个老年人家庭拥有1名合格的家庭医生。
每个社区建设1处老年活动场所
《规划》中指出,我市将老年文体活动设施纳入城乡公共设施、新建住宅小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乡每个社区建设1处老年活动场所。争取到2020年,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老年人达到50%以上。加强老年文化体育组织建设,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分别建设5支,环翠区、高区、经区、临港区分别建设2支规范稳定、水平较高的老年文体队伍。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在办好威海市老年大学的基础上,各区市分别建成1所老年大学,各村(居)依托老年活动场所设立教学辅导站,定期开办知识讲座,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网络体系。
在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方面,到2020年,全市新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养老机构场所无障碍设施率达到100%,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要增补无障碍设施;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设置率不低于80%,已建公共设施和涉老设施无障碍率不低于60%,老年人服务设施无障碍率不低于90%。
另外,小编从市卫生计生委了解到,到2020年威海将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目前,威海签约服务基础包收费构成包括:个人缴纳1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承担30元,医保基金列支不超过60元;结合我市开展的医养结合示范区建设,签约老年人基础包额外补助40元。
打个电话,家庭医生服务到家,如今便利的家庭式医疗服务已悄然走进市民家中。日前,我市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和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2018年全市签约服务覆盖率城市、农村分别达到30%和65%;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其中残疾人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3%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2018年至2020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签约服务机制,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及慢性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重点人群。现阶段要以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康复期、冠心病康复期、恶性肿瘤康复期等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宜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治疗、护理、康复和健康管理服务的慢性病患者及其他有签约服务需求的居民为主。
家庭医生团队可以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各项服务以服务包形式提供给签约居民。主要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医养结合服务、上门随访、家庭出诊、健康评估、康复指导、远程健康监测等。
来源:威海市广播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