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山东旅游

【中国·山东故事】说说山东人

新浪山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遥望辽阔的九州大陆,我们所居住的齐鲁大地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说起山东人,人们第一印象便是富有灵气。古时,文有清照温尔雅,武有稼轩战沙场。这两位杰出人物亦可代表我们山东人的两面,便是能文亦能武。

先说说文。山东是孔老夫子的故乡,固然深受孔子孟子儒家思想文化熏陶,于是我们十分重视教育。我省也孕育出无数多文人骚客,在中国乃至世界闻名。例如来自山东临清的季羡林,是著名的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来自山东诸城的臧克家,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更有中国骄傲——莫言,来自山东高密,成为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再说说武。辛弃疾老先生的爱国情怀众所周知,这也反应了山东人爱党爱国是骨子里的旋律。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人们对山东人的评价少不了爱党爱国。

这有历史渊源的,儒家思想崇尚忠君爱国,所以山东人自古以来深受影响。另一方面,中共成立以来,山东地区革命如火如荼: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在这些战争中,山东父老从未缺席。在长期革命熏陶下,山东人对党建立了深厚的认可。所以,山东人崇尚爱党爱国。

不过有一点必须澄清,山东人崇尚忠君爱国的忠,绝非愚忠。齐威王曾经问政于孟子,孟子回答:如果君主贤明,那么臣民应当辅佐;如果君主不贤,臣民应当直言进谏;如果君主不知改悔,那么臣民应当废除君主,另立新君。所以,请不要误会我们的忠,奔走呼号、发动革命也是孟子定义的忠的一部分。

古代的辛弃疾、左懋第、戚继光,现代的孔繁森、王乐义、吴官正这样出仕为民为国的干部,是我们传统山东人的楷模。不光是干部,爱国的老百姓比比皆是。铁道游击队在鲁南,地雷战在胶东,都是老一代影视作品中的熟面孔。沂蒙革命根据地是北方著名的革命老区。

当年党和八路军为了老百姓,不惜牺牲。故,今日山东父老,皆以当兵为荣。山东提供了解放军10%左右的兵源。烟台的地方报纸,每年都会讲到解放军有3个现役集团军能在胶东找到源头。如果说到整个山东,那么是9个。

“让我守卫中华最古老的海,岸边有圣人的丘陵在”。这是闻一多《七子之歌 威海卫》对威海的评价,也是对威海人民、山东人民的评价。为了威海卫回归中国,当地人民可以说是从未停下的行动。当地人自发组织了民兵,约定“击鼓进军,鸣锣收兵”反击英军,保卫故土。其间,很多人被逮捕进监狱,但是没有人放弃赶走英国人的想法。终于,1931年,新中国尚未建立之时,英国租借地威海卫回归中国!

当年刘邦垓下击败项羽,西楚政权各个城市望风而降,唯一没有投降刘邦的是鲁城。史载,刘邦率军到鲁城城下,见城头是学生读书、乐师奏乐,不见刀兵。张良献计,将项羽头颅顶在长竹竿之上,绕城一圈,全城百姓痛哭后开城投降。后来,刘邦令叔孙通制定礼乐制度,所选儒生均来自鲁国。

治国平天下,出仕为人民,是传统山东人的目标,出仕是为了国家人民,不是为了“官迷”。孔子云:“邦有道,则立。”,就是这个道理。

咱们山东,为国家出兵力,为国家献粮食,引领国家淳朴之风。爱国是山东人一大特点,也是我对家乡人民的第一印象。

山东人,既能舞得了文弄得了墨,也上得了沙场护得了国家;我们肩上扛着国家的责任,脚下也踏实地踩着土地。我们不追求浮华,我们不空泛,我们踏踏实实,我们是自己的骄傲。

(文章作者:王若楠)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