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故事】泉城的四季

新浪山东
关注
济南,北方的城,厚重的城砖记载了她多舛的历史,飘逸的柳丝吟诵着她曾经的诗意。济南,奇异的城,逆向的阴阳凸显了她风俗的另类,奔涌的泉流流转出她跃动的灵性。春天奔放,夏天热烈,秋天绚烂,冬天静谧,四时风景,皆能入诗。
济南的春天是短暂的,风轻卷着细尘,雨散发着清爽。迎春花和玉兰花次第开放,杨花盛开后绿意盎然。人们走在这所城市的大街小巷,各色衣着凸显着对这个季节的种种不同评价与感觉。少年时期的春天,是懵懂而又活泼的春天。那时的济南,没有这么多高楼广场,也没有这么多车流与人海,更没有这么多五颜六色的衣着。马路两旁没有这么多形形色色的商店,有的只是跳猴皮筋儿的女孩儿和扇洋画的男孩儿。当然也有婉约,“画船开,红尘外,人从天上载得春来”,在暮春三月的明湖,不论风和日丽,或微雨初晴,站在北极阁上,或闲坐曲水亭边,看阑外风景,品泉水香茗,在向晚不晚、最难将息的时刻,谁都能够品味到一种渐渐弥漫开来的、既亲切却又遥远的思绪。“作湖山一日主人,历唐宋百代过客”,这种千回百转的思绪,彷佛来自几百年前曾路过之人心底深处的感触。
夏天里的时光是伴随着柳丝蝉鸣与泉水叮咚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泉是市井的泉,湖是庶民的湖,不择王府与民居,不分豪宅与陋居,随时随地喷涌而出,为一城人所共有。一群记忆中鲜艳的少男少女,奔跑在泉水与回廊之间,欢笑于山色与庙宇之间。那时候的泉水是清冽、清澈、清纯的,就像我们的青春,就像少年乌溜溜的大眼睛和少女毛茸茸的辫梢儿。也知道刘凤诰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楹联,从小跟着爸爸、妈妈坐在马扎儿上,喝着茉莉花茶,听着相声评书;也知道赵孟頫的“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曾在趵突泉里泡过小脚丫,在大明湖里“浪里白条”,那时候天还是那么干净,水还是那么清澈,人还是那么无拘无束。
济南最美的季节是秋天,秋高气爽,天是那么的蓝,碧空万里。澄澈的天上总有那么几朵慵懒的白云,满街的树叶是层层叠叠的色彩,红的、黄的、绿的,这是北方的秋天区别于南方满眼绿色的美丽。老舍写到: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他由衷地赞叹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初秋的泉水是满溢的,“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显示出趵突腾空的粗犷豪迈,却也有“泉流此间瀑飞经琼,静日如闻漱玉声”的细腻和温婉。
老舍对于济南的冬天也同样情有独钟。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先生的笔触细致,意境淡远,唯觉对湖山泉水的描述气势不足。冬日驻足在晨幕中的千佛山顶,放眼北眺,九点烟痕若隐若现,俨然一副人间仙境。面对如此这般的圣境,唐朝诗人李贺留下了“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的千古佳句,静静地听着山上古刹中,时而传出的悠扬的暮鼓晨钟,便体味到“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深沉的韵味。
如今,街道上人潮车流川流不息,大大的城市更加生机勃勃,时尚的女孩儿在高楼大厦之间,行走成一道道风景。年迈的老人拖了购物袋,三三两两议论着家长里短。生活始终前行,日子依然延续。无论你喜欢与否,我们都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时代、一座不断发展的城市。发展的过程或许充满艰辛,或许充满坎坷,但割裂不了的是共同的记忆,以及对美好和富足的向往。
城市有四季,历史有兴衰。小小的泉城,拆除了古老的城墙,拆不走的是人心的善良;小小的泉城,拓宽了狭窄的街巷,留下来的依然是悠久文化的传扬。
(文章作者:陈勇)


